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明清小说之人物群像与社会风习

明清小说之人物群像与社会风习

在明清小说中观古人的千姿百态,读懂世态人心,贯通人生正道。 通过对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群像与社会风习的形成与演变的研究,不仅让广大读者了解到人们的心灵发展轨迹、人性善恶的生成与变化,以及各类人群与社会风尚习气形成发展演变的关系,而且还可以构建文学社会学这门学科,为文学和社会学的研究更加广泛而深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 字数: 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作者: 秦川//王子成 著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0037274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一部研究明清小说人物群像与社会风习的形成与演变的图书,主要通过文士群像、官吏群像、商贾群像、等透视各个历史时期及其不同地区的社会风貌,阐释明清社会风习的形成与演变过程,是一部综合多学科的小说史和小说文本的深层研究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明清小说之人物群像与社会风习之间关系的研究,发现明清小说里的各类人群与社会风习之关系是密切的、互动的,即人们的习惯或习气的好坏会直接影响社会风习;而社会风习的好坏也会影响各类社会人的习惯或习气。好的风尚习惯良性循环,沉淀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坏的风尚习气恶性循环,呈现出民族的劣根性,形成社会恶习。从形象的角度去论人物属文学的范畴,而从社会风尚习惯或习气的角度去论人物,或从文学的角度去研究社会,就涉及文学与社会学的交叉,于是形成交叉学科的交叉研究,这就是笔者所说的古代小说研究中的文学社会学的学科意识。
作者简介
秦川,女,1960年7月生,江西湖口县人。文学博士,三级教授,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自走上学术道路以来,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7项,厅级课题3项。先后在《中华文史论丛》《中华文化论坛》《明清小说研究》《红楼梦学刊》《江西社会科学》《光明日报》以及多家大学学报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选著1部、教材2部,皆受到学界同行的好评。 王子成,男,1989年12月生,江西湖口县人。文学博士,南京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在站博士后,主持部级课题一项,参与并完成省部级课题4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6篇,受到学界前辈的一致称赞。
目录
文学社会学——古代小说研究应有的学科意识(代序)
第一章 明清小说之文士群像与社会风习
第一节 明清小说中文士形象及其恶习之表征
第二节 正统儒士形象与有识之士的社会担当
第三节 形成绝然不同的社会风习及其并存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二章 明清小说之官吏群像与社会风习
第一节 贪官形象与明清官场恶习之风行
第二节 清官廉吏形象与官场君子人格之传承光大
第三节 贪官污吏与清官廉吏并存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三章 明清小说之商贾群像与社会风习
第一节 明清小说之儒商人物形象与社会风习
第二节 明清小说之奸商人物形象与社会风习
第三节 儒商与奸商并存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四章 明清小说之僧尼群像与社会风习
第一节 历代小说之僧尼形象及其演变概述
第二节 明清小说之淫僧淫尼形象与社会风习
第三节 僧尼形象恶变的社会历史根源
第五章 明清小说之偷儿骗子群像与社会风习
第一节 偷儿骗子形象概念及其研究范围
第二节 明清小说之恶偷、恶骗形象与社会风习
第三节 明清小说之义偷、义骗形象与社会风习
第四节 明清小说多种偷骗类型并存的社会历史根源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