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吴敬梓诗传

吴敬梓诗传

以吴敬梓诗词赋作品为经,以对《儒林外史》的观照为纬,展现吴敬梓的一生。
  • 装帧: 简装
  • 出版社: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作者: 李汉秋 著
  • 出版日期: 2019-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003290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38
  • 出版年份: 2019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目前学术界关于吴敬梓的学术评传不多,仅有的两三本,多为旧作,未融入最新的研究成果。本书作者是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是我国儒林外史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学术功底深厚。本书学术创见颇多,且收录了近年来作者新发现的吴敬梓的诗词佚文,学术意义不凡。
内容简介
本书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吴敬梓诗词赋作品以及《儒林外史》的研究,以“诗传”的形式展现吴敬梓的一生。作者以中华文化的话语阐论“吴敬梓”这一复杂的传统文化现象。不仅只从儒家一端,而且首次从传统文化包括儒、道、佛的宽阔视域,作文化性的研究阐述,立一家之新言。
作者简介
李汉秋,男,1939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大学毕业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和教学。中国《儒林外史》学会会长,中国关汉卿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协原节庆委员会主任,中华母亲节促进会创会会长,中华父亲节促进会会长,第七届至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录
引评(叶楚炎) 弁  言 卷一  家世自述 家声科第从来美  儒风逸韵熏少年 移家赋 (正文前半) 泰伯、仲雍及季札 “从龙”和“让袭” 吴凤和吴谦 高祖吴沛 曾祖辈至祖辈近五十年中的家门鼎盛 从祖辈 父吴霖起 卷二  丁忧祖居 侍父赣榆丁父艰  初识官场和世风 清康熙五十三年(1714)至雍正四年(1726)夏 吴敬梓十四至二十六岁 传  论 编年诗品 少年赣榆浩荡情 观  海 青年丁忧在祖屋 西墅草堂歌 雨 遗园四首 杂  诗 初夏村居罗锦宣携樽过访赋谢 金缕曲·盛夏题霍公山房 卷三  乡里子弟戒 蹇而嫉科举八股  愤而慕魏晋风度 清雍正四年(1726)深秋至雍正十一年(1733) 吴敬梓二十六至三十二岁 传  论 编年诗品 病夜见新月 满江红(夜雨空阶) 又·冶山卞忠贞公庙 念奴娇·枕 踏莎行(仄径苔肥) 虞美人·题画扇 附  录  贺吴敬梓三十初度的贺寿诗三首 为敏轩三十初度作(吴檠) 次半园(吴檠)韵为敏轩三十初度同仲弟两铭作(金榘) 和(吴檠)作(金两铭) 小桥旅夜 风雨渡扬子江 减字木兰花(八首) 残春僧舍 贺新凉·青然兄生日 惜红衣·紫茉莉用白石词韵 解语花·雨后荷花 笙 琵  琶 早春过冶山园亭追悼周羽士 卷四  移家头三年 移家南京六代情  转益多师谙儒林 清雍正十一年(1733)至雍正十三年(1735) 吴敬梓三十三至三十五岁 传  论 编年诗品 买陂塘(少年时) 又(石头城寒潮来去) 杨柳曲送别沈五遂初 洞仙歌·题朱草衣《白门偕隐图》 沁园春·送别李啸村 千秋岁 金缕曲·七月初五朱草衣五十初度 寄怀章裕宗二首 寄李啸村四首 疏帘淡月(墙匡月转) 月底修箫谱(鹊炉烟) 伤周羽士 登周处台同王溯山作 春兴八首 古  意 冶城春望 过金舅氏五柳园旧居 永庆寺 过丛霄道院 《石 诗集》序 《玉巢诗草》序 移家赋并序 满江红(雀化虹藏) 琐窗寒·忆山居 乳燕飞·甲寅除夕 滁州旅思 喝火令·题刺绣图 如此江山 九日约同从兄青然登高不至四首 秋病四首 石城晚泊 渡  江 望真州 访杨东木敷五 不  寐 将往平山堂风雪不果二首 月 卷五  鸿博暨余波 博学鸿词未竟试  功名富贵非所望 清乾隆元年(1736)至乾隆二年(1737) 吴敬梓三十六至三十七岁 传  论 编年诗品 赋得敦俗劝农桑 继明照四方赋 踏莎行(鹿韭香浓) 小重山·三山 惜黄花·采石 燕山亭·芜湖雨夜过朱草衣旧宅 青玉案·途次怀王溯山 庆清朝·李啸村留饮园亭 赋得云近蓬莱常五色 正声感人赋 百字令·天宁寺僧舍见青然兄 桂枝香·望九华 虞美人·贵池客舍晤管绍姬、周怀臣、汪荆门、姚川怀 减字木兰花·识舟亭阻风,喜遇朱乃吾、王道士 霞 西子妆(蒲剑方交) 赋得秘殿崔嵬拂彩霓 拟献朝会赋并序 题王溯山左茅右蒋图 高阳台 踏莎行·镜芗亭 寒夜坐月示朱草衣二首 雪夜怀王溯山山居二十韵 丙辰除夕述怀 元夕雪 题史铁力竹窗夜坐图二首 挽王宓草 沈五自中都来白下旋复别去怅然有作 全椒道上口占六首 闲情四首 赠李 南二十四韵 酬青然兄 贫女行二首 伤李秀才并序 美女篇 卷六  《儒林外史》创作 《外史》却成不朽史  儒道互补安精神 清乾隆三年(1738)至乾隆十四年(1749) 吴敬梓三十八至四十九岁 传  论 编年诗品 《儒林外史》卷首《蝶恋花》(《鹊踏枝》)词 二月三日舟发通济河同李蘧门作 夕  阳 江上阻风同王蔗田李蘧门作 钱图南斋中夜坐 左伯桃墓 投金濑 邰村同司徒左文赵寿民司徒孔文司徒际周话旧 石臼湖吊邢孟贞 神弦曲并序 月夜怀姚文洁黄仑发 村舍雀二首 酬李蘧门 秣陵关 赠黄仑发二十韵 病中忆儿 初夏惠隐寺花屿山房食笋分韵得竿字 夏日读书正觉庵示儿 水龙吟(木犀香满精庐) 送别曹明湖 惜秋华 水龙吟·自燃铛为真州家芗林赋 内家娇·生日作 赠杨督府江亭 真州客舍 雨夜杨江亭斋中看菊 雨 方靖民杨巨源携樽过余寓斋小饮 赠真州僧宏明 岁暮返金陵留别江宾谷二首 天台红藤杖歌为姚文洁作 伯兄自山中来,夜话山居之胜,因忆去秋省兄, 未及十日而别,诗以志感,得二十韵 陈仲怡刺史留饮寓斋看灯屏同李蘧门作 赠家广文蒙泉先生 哭舅氏 题白沙翠竹江村 见山楼 香叶山堂 东溪白云亭 芙蓉沜 耕烟阁 因是庵 众响斋 仙  壶 寸草亭 奉题雅雨大公祖出塞图 挽外舅叶草窗翁 送学使郑筠谷夫子还朝三十韵 晓发姑孰道中 慈姥山 赠洪别驾月航 腊月将之宣城留别蘧门 江上曲 仙人矶晚眺 雪后过采石矶 白 山 曹跃舟留宿南轩 入琵琶峡 除夕宁国旅店忆儿 《玉剑缘传奇》序 辛酉正月上弦与敏轩联句 老伶行·赠七十八叟王宁仲 题赠孝子雷显宗 西湖归舟有感 《修洁堂集略》序 后新乐府并序 流民叹·美振恤也 青海战·志边功也 棘闱怨·感士习也 茸城女·伤仳离也 友系狱·刺朋友失义也 夫别妻·刺夫妇失道也 《儒林外史》末尾《沁园春》词 卷七  治经撰《诗说》 人生立命亦治经 《诗说》未竟经世情 清乾隆十四年(1749)后 吴敬梓四十九岁后的晚年 传  论 编年诗品 金陵景物图诗 冶  城 杏花村 燕子矶 谢公墩 凤凰台 莫愁湖 凭虚阁 青  溪 雨花台 琉璃塔 灵谷寺 桃叶渡 天印山 观音山 幕府山 乌衣巷 东  山 鸡笼山 太平堤 长  桥 三宿岩 龙江关 钟  山 《尚书私学》序 文木山房诗说 孔子删诗 四始六义之说 风雅分正变 后  妃 钟鼓亦房中之乐 卷  耳 画工图雷 桃  夭 汉  神 父母孔迩 采  蘩 申  女 群妃御见 马  鹿 驺  囿 七子之母 简  兮 翟  茀 降王为国风 女曰鸡鸣 《鸡鸣》与《丰》皆齐诗 子  矜 野有蔓草 魏  风 角枕锦衾 驷   秦人不用周礼 秦之士贱 污  泽 豳 东山之四章 四牡采薇出车杕杜 伐  木 菁菁者莪 生刍壹束 社 辟雍泮宫 阳  厌 彼童而角 魃 时  迈 大王剪商 玄  鸟 卷八  鹤驾扬州  言立寰宇 生耽白下残烟景  死恋扬州好墓田 传  论 一、亲友诗反映的晚境和逝况 金兆燕 甲戌仲冬送吴文木先生旅榇于扬州城外登舟归金陵 寄吴文木先生 王又曾 书吴征君敏轩先生《文木山房诗集》后有序 程晋芳 哭吴敏轩 怀人诗(十八首之十六) 寄怀严东有(三首之二) 严东有诗序 严长明(东有) 宿文木山房待涂长卿、陶衡川不至 吴丈敏轩招集文木山房分咏《南史·隐逸传》 得雷次宗、陶弘景各赋一首 宁  楷 挽吴赠君敏轩四首 《儒林外史》题辞 吴  烺 悼亡(三首之二) 南还舟中述怀却寄都下诸子(八首选三首) 涂逢豫(长卿) 寄吴敏轩 赠吴敏轩四首 二、立言不朽传寰宇 小说:世界称誉 (一) 西文部分 (二) 俄文部分 (三) 日文部分 诗文:文坛称扬 唐时琳《文木山房集》序 吴湘皋《文木山房集》序 程廷祚《文木山房集》序 方嶟《文木山房集》序 黄河《文木山房集》序 李本宣《文木山房集》序 沈宗淳《文木山房集》词序 沈大成  全椒吴征君诗集序 蒋宗海  吴文木《诗说》序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