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第三版)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第三版)

  • 字数: 442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作者: 欧阳蒲月、莫小路、曾庆钱 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24-10-01
  • 商品条码: 9787122460769
  • 版次: 3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6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第三版)的内容包括绪论、三个知识性模块和显微实验指导。模块一(第一章)为植物识别基础,介绍植物根、茎、叶等器官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特点。模块二(第二至第九章)为药用植物分类及识别,其中第二章介绍植物分类知识;第三至第八章分别介绍藻类、菌类、地衣、苔藓、蕨类和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及药用植物;第九章重点介绍被子植物中,药用植物分布的各科主要特征和代表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结合南方常见药用植物,详细地描述每种药用植物的突出特征、分布、生境、入药部位及功效。模块三(第十章)为药用植物资源,主要介绍我国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以及广东、广西、云南的中药资源及生产情况。书中需要色彩表现的图片采用四色全彩印刷或二维码呈现方式,效果直观,便于学生识别。 本书主要作为高职高专院校中药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中医、制药等非中药专业师生以及爱好药用植物的广大读者参考使用。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001 一、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的学习内容及任务 001 二、药用植物研究的发展简史 002 三、药用植物识别技术和相关学科的关系 003 四、学习药用植物识别技术的方法 004 模块一  植物识别基础 005 第一章  植物的器官形态 006 第一节  根 006 一、根与根系的类型 006 二、根的变态 007 三、根的内部构造 009 第二节  茎 017 一、茎的形态 017 二、茎的类型 019 三、茎的变态 021 四、茎的内部构造 022 第三节  叶 032 一、叶的组成 032 二、叶的形态 033 三、单叶与复叶 039 四、叶序 040 五、叶的变态 041 六、叶的内部构造 042 第四节  花 046 一、花的组成及形态构造 046 二、花的类型 053 三、花程式与花图式 055 四、花序及其类型 056 五、花的内部构造 057 第五节  果实 062 一、果实的发育与形成 062 二、果实的构造和功能 062 三、果实的类型 062 四、果实的散布 066 五、果实的内部构造 067 第六节  种子 069 一、种子的形态结构 069 二、种子的类型 070 三、种子的寿命与萌发 071 四、种子的内部构造 071 模块二  药用植物分类及识别 074 第二章  植物分类知识 075 第一节  植物分类的目的和任务 075 第二节  植物分类方法、分类系统和分类单    位 076 第三节  植物的命名 077 一、植物学名的组成 078 二、种以下分类单位的名称 078 第四节  植物界的分门及分类检索表 078 一、植物界的分门 078 二、植物分类检索表 079 第三章  药用藻类植物 081 第一节  藻类植物概述 081 第二节  藻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081 一、蓝藻门 082 二、绿藻门 082 三、红藻门 082 四、褐藻门 082 第四章  药用菌类植物 085 第一节  菌类概述 085 第二节  药用真菌及代表植物 085 一、真菌的特征 085 二、真菌的分类 086 第五章  药用地衣 090 第一节  地衣概述 090 第二节  地衣分类及代表植物 090 一、壳状地衣 091 二、叶状地衣 091 三、枝状地衣 091 第六章  药用苔藓植物 092 第一节  苔藓植物概述 092 第二节  苔藓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093 一、苔纲 093 二、藓纲 094 第七章  药用蕨类植物 096 第一节  蕨类植物概述 096 第二节  蕨类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099 一、松叶蕨亚门 099 二、石松亚门 100 三、楔叶蕨亚门 101 四、真蕨亚门 102 第八章  药用裸子植物 107 第一节  裸子植物概述 107 第二节  裸子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108 一、苏铁纲 108 二、银杏纲 109 三、松柏纲 110 四、红豆杉纲(紫杉纲) 112 五、盖子植物纲(买麻藤纲) 114 第九章  药用被子植物 117 第一节  被子植物概述 117 一、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117 二、被子植物的分类原则 118 三、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 118 第二节  被子植物的分类及代表植物 120 一、双子叶植物纲 120 二、单子叶植物纲 202 第三节  其他非重点科药用植物 219 模块三  药用植物资源 225 第十章  药用植物资源分布与中药生产      226 第一节  中国药用植物的分布 226 一、东北区 226 二、华北区 227 三、华东区 228 四、西南区 229 五、华南区 231 六、内蒙古区 231 七、西北区 232 八、青藏区 233 第二节  主要植物药材的分布 234 第三节  广东中药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现状236 一、广东中药资源分布和区划 236 二、广东主要特产药材及生产现状 239 第四节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药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现状 241 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中药资源分布和区划 241 二、广西壮族自治区主要特产药材及生产现状 245 第五节  云南中药资源的分布及生产现状     248 一、云南的中药资源分布和区划 248 二、云南省主要特产药材及生产现状 250 显微实验指导 255 实验一  显微镜使用技术及植物细胞结构观察     255 一、目的要求 255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55 三、内容与步骤 255 四、作业与思考 258 实验二  植物组织类型及细胞后含物的观察     258 一、目的要求 258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58 三、内容与步骤 258 四、作业与思考 260 实验三  根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观察     260 一、目的要求 260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60 三、内容与步骤 260 四、作业与思考 262 实验四  茎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观察 262 一、目的要求 262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62 三、内容与步骤 262 四、作业与思考 264 实验五  叶和花内部构造的观察 264 一、目的要求 264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64 三、内容与步骤 265 四、作业与思考 266 实验六  叶类和花类药材粉末观察 266 一、目的要求 266 二、仪器用品及实验材料 266 三、内容与步骤 266 四、作业与思考 267 附录Ⅰ  常用试剂溶液的配制和使用     269 附录Ⅱ  药用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和    保存 271 参考文献 276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