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以身许国

以身许国

  • 字数: 501
  • 出版社: 清华大学
  • 作者: 编者:葛能全//冯立昇//范宝龙|
  • 商品条码: 978730267451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64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2
定价:¥1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024年10月16日,是中 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周 年纪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 75年的光辉历程中,“两弹 一星”的研制成功,是中华 民族为之自豪的伟大成就。 “两弹一星”精神被第一批纳 入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本书通过大量鲜活的人物 事例和珍贵的史料图片,回 顾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 得者中14位清华人发奋求学 、以身许国、艰苦奋斗、建 功立业的人生历程,特别是 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的 感人故事和难忘的瞬间。读 者可以从本书中了解到中国 科学家在极为艰苦的历史条 件下研制“两弹一星”的过程 ,感悟热爱祖国、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 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 一星”精神的实质和魅力。 本书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 ,弘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人 精神的优秀作品。
作者简介
\"葛能全,1938年12月生,曾任钱三强先生专职秘书多年。后调中国工程院工作,曾任秘书长。工作之余长期进行科学技术史、科学人物、科学事件与科技政策的调查和研究,20世纪80年代起出版《科学技术发展发明纵览》、《科学的荣辱》等多种著作。曾任中国工程院工作秘书长. 冯立昇 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理事、技术史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科技史与科技典籍文献研究。著有《中国三十大发明》等获奖图书。 范宝龙,中共党员,研究员,曾任清华大学校史研究室主任、党史研究室主任、校史馆馆长、档案馆馆长。主要从事教育管理、校园文化、校史档案等方面的研究。\"
目录
王淦昌 少年时代 跨入科学殿堂 科研创新的巨擘 以身许国铸长剑 开拓激光聚变研究新领域 心系核电情牵高科技 赵九章 求学之路 开拓气象科学研究领域 执教清华大学气象学系 规划和推动我国地球物理科学的发展 开创我国空间物理学研究 研制中国的人造卫星 主持卫星研制与卫星系列规划制订 彭桓武 早年经历 水木长青自强不息 乱世驱人全气节天殷瞩我重斯文 集体集体集集体日新日新日日新 重返基础理论研究 好春光,谁与共?莫思量,防泪涌! 淡泊名利提携后进 钱三强 少年三强 开启科学生涯 发现裂变之光报效祖国不违初心 为新中国原子核科学奠基创业 亲历中南海最高决策 攻关路上无歇时 肝胆相照众志成城 氢弹奇迹 忍辱负重不怠不弃 王大珩 自强不息求学路 光学基地,“两弹一星” 战略科学家责任在心 钱学森 系统地接受新式教育 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生 师从冯·卡门 参与制订“十二年科学规划” 建设中国技术科学教学与科研体系 创建中国导弹与火箭科技事业 创建中国卫星与空间科技事业 发展系统工程理论提出新思想、新战略 陈芳允 家世与少年时代 在清华大学求学与工作 赴英留学深造 入职生理生化研究所 筹建电子学研究所 飞天之梦 逆境中坚持搞科研 挺进太空 让卫星“回家” 为通信卫星建立测控网 为“远望号”排除电磁干扰 首创“双星定位通信系统” “863”计划的倡议者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屠守锷 攻读航空工程立志报国 光彩的起步 初识导弹 强化总体作用 做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瞄准中国导弹研制发展的方向 研制远程导弹 飞向太平洋 金牌火箭——长征二号丙 中国航天技术的腾飞 走向世界的捆绑火箭 作风、品质、气魄与情怀 王希季 艰苦求索之路 投身祖国的空间事业 火箭探空领域耕耘结硕果 运载火箭领域做出重大贡献 在返回式遥感卫星领域功绩卓著 郭永怀 青少年时代 南开求学之路 北大首届物理研究生 联大读研考取留英公费生 留学多伦多大学 师从航空大师冯·卡门 在康奈尔大学的出色成就 毅然决定返回祖国 开拓新中国力学事业 担任清华力学班主任和研究生兼职导师 初创我国的导弹事业 奠基我国的航天事业 献身我国的核武器事业 光辉的一生 杨嘉墀 丝家学子古镇启蒙 勤奋踏实蔚然成才 投奔联大初试锋芒 留美深造矢志报国 科技绘蓝图 “两弹一星”控制攻难关 卫星控制结硕果 战略前沿创新航天 邓稼先 铁砚山房的活泼孩童 民族屈辱立志报国 在西南联大和北京大学物理系 到美国研读核物理 原子能研究所的八年 国家要放个“大炮仗” 中国原子弹理论设计的总负责人 出色的组织者,沉着的领导人 中国西部上空的蘑菇云 连续作战攻克氢弹 二代轻舟已过桥 许身国威壮河山 一份建议十年辉煌 朱光亚 少年励志 在西南联大求学 赴美深造矢志报国 攻读核物理专业 一封公开信 报效祖国 开拓核科学事业 肩负使命铸造核盾 战略科学家的作用 老骥伏枥担当重任 无私奉献的一生 周光召 早年经历 清华园——良师教导 蜚声杜布纳 主动请缨回国——参与核武器理论设计 重返理论物理学界 出访美国和欧洲又被急召回国 推动中国物理学的国际交流 出任中国科学院院长 理论物理研究成果 身先士卒的将帅 出任清华大学理学院院长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