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

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音乐出版社
  • 作者: 樊祖荫 著
  • 出版日期: 2017-10-01
  • 商品条码: 97875523148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45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5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樊祖荫著的《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回顾了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我国在多声部音乐的创作及教学中探索和声民族化方面的发展,并对其作了系统性的归纳,具有高度的学术价值。其初版本在由上海音乐出版社于2003年底出版,受到和声学界的关注。作者对五声性调式及其和声进行了新的思考,对书稿进行了修订和充实,保持了初版的内容框架,增加了一章“调性扩张”,并对调式特征、变和弦、复合结构、线性结构等章节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同时对初版中的某些文字表述和谱例错误做了修正。
作者简介
樊祖荫,音乐学家、作曲家。中国音乐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传统音乐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音乐》主编、中国音乐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中国曲艺音乐集成》等书目的全国特约编审。1992年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以来从事和声学、作曲、民间多声部音乐、中国传统啬乐理论等课程的教学及研究工作。创作并发表了包括声乐、器乐、影视音乐等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200余部。在重量核心期刊上发表包括作曲技术理论、民间多声部音乐、音乐教育等方面的论文及音乐评论百余篇,出版《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音乐与人》《和声写作教程》《歌曲写作教程》等十余部著作。1995年《中国多声部民歌概论》获文化部很好教材二等奖;1999年获文化部“医永熙很好音乐教育奖”;2002年完成了全国艺术科学“九五”规划国家课题《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其成果《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的理论与方法》于2006年荣获国家艺术科学很好成果二等奖;2009年《歌曲写作教程》荣获北京市高校精品教材奖。
目录
再版前言

绪论 对已往中国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回顾
第一章 五声性调式的基本特点
第一节 五声调式
第二节 五声性七声调式
第二章 中国民间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特点
第一节 和声材料
第二节 和声运动的逻辑与和声的作用
第三章 和声功能与和弦标记
第一节 和声功能
第二节 关于和弦标记
第四章 三度结构的和声方法
第一节 五声性调式与三度结构的和声
第二节 三度结构和声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纵合性结构的和声方法
第一节 五声纵合性结构的和声方法
第二节 其他纵合性结构的和声方法
第六章 四、五度结构与二度结构的和声方法
第一节 四、五度结构的和声方法
第二节 二度结构的和声方法
第七章 变和弦
第一节 变和弦的种类
第二节 变和弦在五声性调式和声中的运用
第八章 五声性调式的转调
第一节 五声性调式的调关系及旋律的转调
第二节 五声性调式转调的和声处理
第九章 五声性调式和声中的调性扩张方法
第一节 运用调关系交替技术扩张调性
第二节 运用三度关系和弦连接技术扩张调性
第三节 运用声部线性进行关系扩张调性
第四节 运用调性复合关系扩张调性
第十章 复合结构的和声方法
第一节 复合和弦
第二节 复合调式
第三节 多调性
第十一章 线性结构的和声方法
第一节 同向的线性运动
第二节 反向的线性运动
第三节 斜向的线性运动
第十二章 五声性调式与十二音技法的结合
第一节 采用五声性序列
第二节 采用“五声性”与“十二音”纵向结合的方法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初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