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思想史视野中的东亚

思想史视野中的东亚

  • 字数: 182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作者: 黄俊杰 著 无 编 无 译
  • 出版日期: 202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20194433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6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8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思想史视野中的东亚》分析了17世纪以来儒学思想在东亚各国的传播,指出儒学东传后,异域学者研读经典、提出新诠,在将儒学作建构自我身份、政治合法性的思想资源的同时,也丰富了对儒学的理解,并且时至今日,儒学仍是东亚文化圈重要的思想资源。
作者简介
黄俊杰,台湾大学特聘讲座教授、欧洲研究院外籍院士(2019),主要研究领域为东亚儒学、史学史与方法论、战后台湾史。曾获台湾教育部门“国家”讲座、学术奖、台大学术研究杰出专书奖、中山学术著作奖、胡适纪念讲座、杰出人才讲座等。学术代表作包括《东亚儒学的新视野》、《孟学思想史论》(一、二、三卷)、《深叩孔孟》、《东亚儒家仁学史论》、《东亚儒家人文精神》等。
目录
第一章  东亚近世思想交流中概念的类型及其移动/1    一  引言/1    二  东亚思想交流中的接受者主体性问题/2    三  东亚思想交流中概念的类别及其移动之效果/10    四  结论/19第二章  从东亚视域论中国历史思维的几个关键词/21    一  引言:东亚历史思维与史论传统/21    二  历史研究的目的:“通”与“经世”/24    三  历史发展的动力:“势”“理”“礼”/26    四  历史运行的法则:“道”与“心”/32    五  历史上的“黄金古代”:“三代”/34    六  结论/35第三章  中韩历史中儒家知识与政治权力之关系/37    一  引言/37    二  儒家知识与政治权力的不可分割性/38    三  儒家知识与政治权力的紧张性/44    四  结论/49第四章  朝鲜时代君臣对话中的孔子与《论语》    ——论述脉络与政治作用(14—19世纪)/52    一  引言/52    二  政治脉络中朝鲜君臣的《论语》论述及其得失/55    三  古与今的对话:《论语》在朝鲜宫廷中的政治作用/65    四  结论/70第五章  从东亚视域论德川时代日本儒者的伦理学立场/73    一  引言/73    二  “功效伦理学”视野中的“功业”优先论/74    三  “功效伦理学”视野中儒家的“仁”与“道”/81    四  德川实学思想脉络中的功效伦理学及其问题/85    五  结论/91第六章  石介与浅见斋的中国论述及其理论基础/94    一  引言/94    二  石介的中国论述及其宇宙观与世界观/96    三  浅见斋的中国论述之重要命题/102    四  东亚近世两种中国论述的比较/108    五  结论/113第七章  东亚儒家教育哲学及其对21世纪的新启示/116    一  引言/116    二  什么是教育/117    三  教育何以可能/125    四  如何进行教育/131    五  结论/145第八章  王道文化与21世纪大中华的道路/150    一  引言/150    二  “王道文化”的内涵:从孟子到孙中山/151    三  “王道文化”是21世纪中国的道路/155    四  霸者必亡:历史的教训/158    五  结论:“王道文化”在21世纪大中华文化圈的实践与传承/161第九章  孙中山思想及其在21世纪的新意义与新启示/164    一  引言/164    二  历史东亚与现实东亚:从危机到转机/164    三  孙中山“大亚洲主义”的内涵及其历史背景/172    四  王道精神与21世纪东亚的道路/179    五  结语/183第十章  从思想史视野论东亚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    ——山室信一理论的再思考/186    一  引言/186    二  山室信一的出发点与理论基础:若干问题的思考/187    三  山室信一理论的展开及其内部问题/194    四  结语/200附录一  《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中的方法论立场及其创见/202附录二  《德川日本论语诠释史论》日文版序/210附录三  《中国孟子学史》韩文版序/217附录四  《东亚儒学:经典与诠释的辩证》越南文版序/226引用书目/230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