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诗论

诗论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 作者: 朱光潜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3573207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39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有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经典代表作;现代诗学体系建构的里程碑;贴合时代重新审校、精心制作。
内容简介
《诗论(精)》是中国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代表作。在本书中,先生用西方诗论解释中国古典诗歌,用中国诗论来印证西方诗论,对诗歌的起源,诗歌在情趣、意象上的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诗与散文、音乐和画的关系,中国诗的音律,为什么中国诗走上了“律”的道路及现代中国诗歌的发展趋向作了深入的探索。先生自1931年留学欧洲时便开始写作本书,1943年始正式出版,历时十余年,完成了这部中国现代诗学的奠基之作,影响至今。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盟石,安徽省桐城人。有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翻译家。曾在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等大学任教,并曾任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协顾问等职。
朱光潜是中国美学界的很好不错,是中国系统研究西方美学思想靠前人,为中国美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蜚声中外。著有《谈修养》《谈美》《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译有《歌德谈话录》《文艺对话集》《拉奥孔》等。
目录
抗战版序
增订版序
第一章  诗的起源
一  历史与考古学的证据不尽可凭
二  心理学的解释:“表现”情感与“再现”印象
三  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
四  诗歌所保留的诗、乐、舞同源的痕迹
五  原始诗歌的作者
第二章  诗与谐隐
一  诗与谐
二  诗与隐
三  诗与纯粹的文字游戏
第三章  诗的境界――情趣与意象
一  诗与直觉
二  意象与情趣的契合
三  关于诗的境界的几种分别
四  诗的主观与客观
五  情趣与意象契合的分量
附  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
第四章  论表现――情感思想与语言文字的关系
一  “表现”一词意义的暧昧
二  情感思想和语言的连贯性
三  我们的表现说和克罗齐表现说的差别
四  普通的误解起于文字
五  “诗意”“寻思”与修改
六  古文与白话
第五章  诗与散文
一  音律与风格上的差异
二  实质上的差异
三  否认诗与散文的分别
四  诗为有音律的纯文学
五  形式沿袭传统与情思语言一致说不冲突
六  诗的音律本身的价值
第六章  诗与乐――节奏
一  节奏的性质
二  节奏的谐与拗
三  节奏与情绪的关系
四  语言的节奏与音乐的节奏
五  诗的歌诵问题
第七章  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一  诗画同质说与诗乐同质说
二  莱辛的诗画异质说
三  画如何叙述,诗如何描写
四  莱辛学说的批评
第八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上):论声
一  声的分析
二  音的各种分别与诗的节奏
三  中国的四声是什么
四  四声与中国诗的节奏
五  四声与调质
第九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中):论顿
一  顿的区分
二  顿与英诗“步”、法诗“顿”的比较
三  顿与句法
四  白话诗的顿
第十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下):论韵
一  韵的性质与起源
二  无韵诗及废韵的运动
三  韵在中文诗里何以特别重要
四  韵与诗句构造
五  旧诗用韵法的毛病
第十一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一  自然进化的轨迹
二  律诗的特色在音义对仗
三  赋对于诗的三点影响
四  律诗的排偶对散文发展的影响
第十二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一  律诗的音韵受到梵音反切的影响
二  齐梁时代诗求在文辞本身见出音乐
附  替诗的音律辩护――读胡适的《白话文学史》后的意见
第十三章  陶渊明
一  他的身世、交游、阅读和思想
二  他的情感生活
三  他的人格与风格
附录一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
附录二  诗的实质与形式(对话)
附录三  诗与散文(对话)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