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区域发展产业规划

区域发展产业规划

  • 字数: 25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吴殿廷 等 著 吴殿廷 编
  • 出版日期: 2018-05-01
  • 商品条码: 97875641767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6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区域发展的核心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有产业支撑。《区域发展产业规划/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研究丛书》论述了产业发展的基本规律与产业规划的理论基础,剖析了产业发展战略和不同区域产业发展要点,分析了我国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作为案例,研究了焦作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对策,考察了京津冀产业转移与对接的目标和任务。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产业规划的方法和产业园区规划的战略。依靠支柱产业,发展产业,扶持先导产业,是区域开发的一般原则;大力发展产业,配套发展相关产业,优先发展基础产业,通过产业园区建设推动区域发展,是各国政府在区域开发过程中的一般做法。《区域发展产业规划/城市与区域空间结构研究丛书》可供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城市地理及政府部门人员阅读,也可供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
作者简介
   吴殿廷,男,1958年生,辽宁大连人,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专业方向:区域规划与旅游规划。曾主持完成内蒙古自治区“九五”规划、大连市跨世纪发展战略、辽宁省国土规划/总体规划、西藏山南地区旅游规划等40多项科研项目,出版《旅游开发与规划》、《水体景观旅游开发规划实务》等教材和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论反向规划”、“西部地区旅游开发模式”等160余篇,获得过重量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5项。现任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可持续发展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林业局森林风景资源评价委员会委员、国家水利风景区专家委员会委员等。

吴昊,男,1987年生于吉林长春。中山大学工学学士毕业,北京师范大学管理学硕士毕业,现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获得中级经济师职称,曾在北京市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园区规划、产业规划和城市创新发展研究工作,曾宁波、张家口、衡阳、常德等多地开发区发展规划、区域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写工作,参与《城市发展前沿问题研究》的编写工作,目前主持编写邯郸市城市总体规划产业专题和邯郸市邱县城市空间规划产业专题。
目录
总序
第一章产业发展与规划的理论探讨
第一节区域发展的产业模式
一、区域发展的基本、非基本原理
二、“先导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开发模式
三、“基础产业→主导产业→关联产业”开发模式
四、产业群开发模式
第二节产业布局与转移的理论
一、地域分工理论
二、产业生命周期理论
三、中心外围理论与都市圈开发模式
第三节新型产业化:内涵、特征与实践模式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回顾
二、新型产业化的内涵界定
三、新型产业化的主要特征
四、新型产业化的发展背景、理论基础和动力机制
五、新型产业化的实践模式
第二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节不同阶段区域发展战略要点
一、处于待开发(不发育)阶段的地区
二、处于成长阶段的地区
三、处于成熟阶段的地区
四、案例:20世纪末内蒙古产业发展的“三优”战略
第二节区域发展重点部门的选择
一、区域重点部门选择的一般考虑
二、重点部门选择策略
第三章我国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评价
第一节战略性新兴产业内涵界定和选择思路
一、产业生命周期
二、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意义
三、产业梯度转移与区域产业政策的耦合规律
第二节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
二、我国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中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各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和培育的思路及策略
第四章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研究
第一节概述
一、我国的资源枯竭型城市
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困境和出路
三、产业方向选择
第二节焦作市资源环境问题
一、资源环境状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焦作市第一次转型发展的成就
一、转型以来的成绩与问题
二、二次转型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四节焦作市二次转型战略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原则
二、重点领域与发展目标
三、战略定位
四、转型发展目标
五、重点任务及分工落实
六、转型发展的保障措施
第五章京津冀产业转移与对接研究
第一节产业转移-对接的典型案例
一、日本产业转移-对接的经验借鉴
二、国内对接产业转移的经验
第二节京津冀三地产业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发展阶段的差异
二、京津冀三地工业主导产业的差异
三、京津冀三地第三产业内部的差异
四、京津冀三地相对优势产业与产业转移对接点
五、京津冀三地目前的产业转移-对接特点与问题
第三节京津冀三地产业转移-对接的总体设计
一、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的总体思路
二、京津冀地区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主要策略
三、坚持市场机制为国家、政府调节为补充,创新京津冀产业对接协作机制
第四节京津冀产业转移-对接的具体实施
一、基本目标
二、主要任务
第六章产业规划方法1:产业结构分析
第一节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
一、区域产业结构的高度化
二、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的评价指标
第二节基于投入产出表的产业结构综合分析
一、投入产出表
二、投入产出模型
三、投入产出方法的应用
第三节区域主导产业选择方法
第七章产业规划方法2:运筹学方法
第一节农作物优化布局模型研究
一、农作物布局问题分析
二、农作物布局决策的简化模型
三、考虑间套复种情况的数学描述
第二节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耦合关系模型
一、引言
二、假设条件和符号设定
三、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数学描述
四、耦合分析
第八章产业园区建设及规划
第一节产业园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
一、产业园区的类型
二、产业园区的作用与功能
三、产业园区的管理体制
第二节产业园区发展规律与趋势
一、产业园区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二、产业园区盈利模式分析
三、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四、我国产业园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第三节产业园区规划
一、产业园区规划的内容
二、产业园区规划的原则
三、产业规划程序
第四节国内外产业园区规划的成功经验
一、苏州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
二、美国硅谷科技园区的成功经验
图片来源
表格来源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