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

  • 字数: 22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东南大学出版社
  • 作者: 张晓瑞 等 著
  • 出版日期: 2017-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417179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136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多规合一”为研究命题,从系统梳理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等多规之间的差异入手,以规划创新为基础,以空间重构为手段,建构了“多规合一”的理论框架和技术路径。以典型城市的实践为具体案例,详细给出了“多规合一”的工作步骤和技术实现过程,由此为“多规合一”的开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简介
张晓瑞,1976年生,南京大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博士后,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主要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空间规划决策支持技术等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完成各级各类城市与区域规划编制研究项目30余项,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论文5篇、EI收录论文7篇、中文核心论文2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和高校教材6部。
丁峰,1980年生,毕业于中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现任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一所副所长,不错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2012—2014年挂职安徽省宣城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期间兼任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宣城分院院长。近年来,负责完成各类城乡规划编制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杨西宁,1963年生,现任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设计一所所长,不错工程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近年来,主持或主要参加各类重大城乡规划项目及科研课题50余项,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部很好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3项,获省很好城乡规划设计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主要参加完成的“安徽省人口城镇化与城镇格局研究”项目成果已由安徽省人民出版社出版,“黄山旅游区规划”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太平湖风景区综合发展规划”项目获安徽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目录
前言
1“多规合一”工作概述
1.1引言
1.2“多规合一”的概念内涵
1.3“多规合一”工作的背景
1.3.1生态文明建设
1.3.2新型城镇化
1.3.3不同规划的冲突和矛盾
1.4“多规合一”的发展历程
1.4.1理念酝酿阶段
1.4.2实践探索阶段
1.4.3试点推动阶段
1.5“多规合一”的本质
1.5.1规划创新的基础
1.5.2空间重构的平台
2规划的“多国演义”
2.1主体功能区规划
2.1.1发展历程
2.1.2基本内容
2.1.3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概述
2.2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2.2.1发展历程
2.2.2基本内容
2.3城乡规划
2.3.1基本概念
2.3.2基本内容
2.4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4.1基本概念
2.4.2基本内容
2.5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5.1基本概念
2.5.2基本内容
2.6“多规”差异总结
3“多规合一”工作内容
3.1工作原则与依据
3.1.1基本原则
3.1.2基本依据
3.2工作范围与期限
3.2.1工作范围
3.2.2工作期限
3.3工作目标
3.3.1空间管控一体
3.3.2土地资源整合
3.3.3行政管理优化
3.3.4具体目标
3.4工作流程
3.4.1工作组织准备
3.4.2成果方案编制
3.4.3成果方案审批
3.5成果方案编制步骤
3.5.1收集现状资料数据
3.5.2研究城市空间发展特征
3.5.3分析“多规”差异
3.5.4制定工作目标
3.5.5划定空间管控分区
3.5.6划定空间控制线
3.5.7提出“多规”联动修改建议
3.5.8提出体制机制改革建议
3.5.9制定实施保障措施
3.5.10构建空间信息平台
3.6成果形式
3.6.1技术报告
3.6.2图件
3.6.3其他成果
4“多规合一”工作方法
4.1城市空间发展特征研究方法
4.1.1空间发展形态
4.1.2空间发展效率
4.2用地分类统一方法
4.2.1土地利用分类差异
4.2.2用地统一方法
4.3空间数据处理方法
4.3.1空间数据概述
4.3.2构建统一的空间数据库
4.4“多规”差异分析方法
4.4.1目标差异分析
4.4.2规模差异分析
4.4.3空间布局差异分析
4.4.4用地图斑差异分析
4.4.5建设项目梳理与分析
4.5空间管控分区划定方法
4.5.1“三类空间”分析
4.5.2“三类空间”划定方法
4.6空间控制线划定方法
4.6.1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
4.6.2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
4.6.3生态保护控制线
4.6.4其他空间控制线
4.6.5空间控制线管理方法
4.7空间信息平台构建方法
4.7.1总体思路
4.7.2总体架构
4.7.3管理维护
5“多规合一”工作案例
5.1滁州市概况
5.1.1自然条件
5.1.2交通条件
5.1.3经济和社会条件
5.2滁州市“多规合一”工作总则
5.2.1工作原则与依据
5.2.2工作范围与期限
5.2.3工作思路与路径
5.3滁州市空间特征研究
5.3.1滁州市城市空间发展脉络梳理
5.3.2滁州市城市空间发展形态测度
5.3.3滁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效率分析
5.4滁州市“多规”梳理
5.4.1城乡规划梳理
5.4.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梳理
5.4.3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梳理
5.4.4滁州市“十三五”规划梳理
5.5滁州市“多规”差异分析
5.5.1“多规”目标差异
5.5.2“多规”规模差异
5.5.3“多规”空间布局差异
5.5.4“多规”用地差异
5.5.5建设项目梳理与差异
5.6滁州市“多规合一”工作目标制定
5.6.1滁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
5.6.2滁州市“多规合一”工作目标
5.7滁州市“多规合一”空间管控分区
5.7.1生态敏感性评价
5.7.2“三类空间”划分
5.8滁州市“多规合一”空间控制线划定
5.8.1城市开发边界控制线划定
5.8.2永久基本农田控制线划定
5.8.3生态控制线划定
5.8.4产业区块控制线划定
5.9滁州市“多规合一”空间信息平台构建
5.9.1平台构建核心任务
5.9.2“多规”综合数据库
5.9.3应用系统建设
5.10滁州市“多规”联动修改建议
5.10.1城乡规划修改建议
5.10.2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建议
5.10.3滁州市”多规合一”空间“一张图”
5.10.4滁州市“多规合一”项目库实施建议
5.11滁州市项目审批体制改革建议
5.11.1滁州市项目审批流程现状
5.11.2滁州市项目审批优化建议
5.12滁州市“多规合一”实施措施
5.12.1组织保障
5.12.2法律保障
5.12.3制度保障
6总结与展望
6.1总结
6.2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来源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