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穿越理论迷雾(刑事司法的社会科学研究)

穿越理论迷雾(刑事司法的社会科学研究)

  • 字数: 164
  • 出版社: 中国法制
  • 作者: 谢澍|
  • 商品条码: 978752164598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4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在刑事诉讼法学方 法论的基础上展开,运用社 会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分析 刑事司法实践中的重要问题 ,如认罪协商制度研究的社 会科学视野、刑事司法场域 的专门知识、刑事法律援助 的社会参与、“以审判为中 心”的体系化建构、刑事缺 席审判的类型化分析等,剖 析可能影响法律实施的经济 、社会、文化等因素,厘清 有关概念,澄清相关误解, 在呈现刑事司法之复杂性的 同时,为促进法律有效实施 提出社会科学向度的理论思 考。
作者简介
谢澍,法学博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钱端升学者,北京市社会科学青年学术带头人,纽约大学、香港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刑事诉讼法学、证据理论、数字法学,曾在《中国法学》《中外法学》《法学家》《清华法学》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中国法学会部级研究课题等科研项目。
目录
上篇:刑事司法与社会科学方法 第一章 法教义学抑或社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方法论缘何失语 一、微观化与技术化:由一场学术研讨谈起 二、法教义学之基石:再访程序法定原则 三、运作样态之流弊:法外因素对法内系统的侵蚀 四、方法鼎新之对话:程序法向度的社科法学研究 五、小结:穿越理论迷雾 第二章 直面“复杂性”:认罪协商制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一、西学何以为用:域外理论与本土改革的相遇 二、知识增量:制度背后的逻辑 三、方法创新:社会科学的视野 四、刑事诉讼法学研究如何直面“复杂性” 五、小结 中篇:刑事司法与社会科学知识 第三章 刑事法官的角色诠释:多元场域与一元惯习 一、场域中的困惑 二、作为法律人的刑事法官:司法场域的尴尬境遇 三、作为社会人的刑事法官:社会场域的商谈纽带 四、作为权力人的刑事法官:权力场域中左支右绌 五、多元场域形塑一元惯习:反思“布迪厄理论” 六、小结 第四章 专门知识与专家辅助:从权力支配到认知偏差 一、“专门知识”进入刑事司法场域 二、多元定位:刑事立法与司法中的“专门知识” 三、理论交织:作为权力的知识与指引行为的认知 四、社会(认知)科学知识何以助力法律秩序之完善 第五章 刑事法律援助之社会向度:从政府主导到政府扶持 一、法律援助样态异化与案件社会结构失衡 二、刑事法律援助的本质及其应然样态 三、刑事法律援助的社会参与及其竞争效应 四、小结 下篇:刑事司法与类型化、体系化思维 第六章 刑事司法规律:“以审判为中心”的本质定位 一、作为刑事司法规律的“以审判为中心” 二、“以审判为中心”之规律总结与体系化建构 三、“以审判为中心”之认识误区及理论澄清 四、小结 第七章 检察机关侦查权:监督性及其体系化进路 一、检察机关侦查权的基本类型与争议澄清 二、检察机关侦查权的多元发展方向及其重点 三、完善检察机关侦查权的法律监督体系 四、小结 第八章 刑事缺席审判:类型化分析与体系化建构 一、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正当性基础 二、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类型化分析 三、刑事缺席审判制度的体系化建构 四、小结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