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版 第2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版 第2版)

文化通识课教材,名校名师紧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编写,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人美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 3 个层面展开,便于读者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 作者: 张亮 著
  • 出版日期: 2024-07-01
  • 商品条码: 9787115649508
  • 版次: 2
  • 开本: 16开
  • 页数: 218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4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1.主编为名校名师、作者团队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经验。主编张亮为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主编带领的作者团队有丰富的传统文化教学经验,建设的《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获评2018年度国家精品在线课程,配套建设的《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慕课读本广受读者好评。 2.配套数字资源丰富:本书配有慕课,提升教学交互感,同时附有更新的PPT课件、教学大纲等资源。 3.本教材为我社22年4月出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版)》的再版书,第1版教材净发达13000册。 4.弘扬传统文化精神,落实课程思政建设:作者团队在编写本书时在第1版的基础上将十九大报告的相关内容更新为二十大报告里的相应内容,融入不同的章节,以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落实教材课程思政建设。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核心理念、文化瑰宝 3 个部分展开,分为上编、中编、下编。上编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理论,主要回答何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何要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怎样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个问题;中编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主要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人美德、社会公德、国家大德 3 个层面展开;下编着重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包括科技成就、文学异彩、艺术辉煌、礼俗风情、生活韵味等。全书紧扣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编写,既有理论概述又有精髓详释,涉及面广,内容翔实,便于读者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并形成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本书采用“图文+慕课+实例”的编写模式,配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程大纲、教学 PPT、慕课、拓展素材等,读者可以扫描书中的二维码或访问人邮教育社区(www.ryjiaoyu.com)查看。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文化通识课的教材,也可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兴趣的社会公众学习、使用,还可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人员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张亮,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南京大学赵世良讲座教授,南京大学教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会副会长。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修订组成员,国家统编高中政治《哲学与文化》共同主编。2010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2年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2013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2014年入选“江苏青年社科英才”,2017年入选江苏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西方左派思想史、历史唯物主义等领域的研究,曾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合著、编著、译著20余部,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研究论文、评论和译文270余篇,其中CSSCI期刊论文160余篇。主持建设了《理解马克思》(2017)《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等2门国家精品在线课程。
目录
上编 导言 第  一章 何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第  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辨析  4 第二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脉络  7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色  13 第四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  19 第二章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5 第  一节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力量  26 第二节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30 第三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指导思想   与基本原则  34 第四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弘扬的重点任务  37 中编  导言 第三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个人美德  41 第  一节 自强不息  42 第二节  厚德载物  46 第三节  仁爱孝悌  50 第四节  居安思危  55 第五节  舍生取义  59 第四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社会公德  61 第  一节 勤俭廉政  62 第二节  诚实守信  66 第三节  敬业乐群  70 第四节  尊师重道  74 第五节  守正创新  78 第五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国家大德  85 第  一节 尽忠报国  86 第二节  以民为本  90 第三节  和而不同  94 第四节  天人和谐  98 第五节  天下大同  101 下编  导言 第六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科技成就  105 第  一节 天文  106 第二节  数理  112 第三节  医药  118 第四节  技艺  124 第七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文学异彩  127 第  一节 诗词  128 第二节  散文  134 第三节  小说  138 第四节  戏曲  142 第八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艺术辉煌  145 第  一节 绘画  146 第二节  书法  152 第三节  雕塑  160 第四节  建筑  168 第九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礼俗风情  171 第  一节 家礼  172 第二节  社交  178 第三节  节日  184 第四节  民俗  190 第十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活韵味  193 第  一节 食味  194 第二节  美服  200 第三节  武术  206 第四节  茶香  212 结语  正确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15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