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溯源以求真:早期中国经史之学

溯源以求真:早期中国经史之学

  • 字数: 256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编者:徐刚|
  • 商品条码: 9787573212344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01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经史之学,本质上是考古求真之学。我国的传统学术,到了清代,由于语文学的进步,逐渐具有了现代科学求真的特质。近代以来,受西洋科学的影响,越来越系统化、精密化和理论化。罗振玉、王国维将经史之学建立在古文字学、金石学的基础上,这是现代文史研究的开端。本书秉持“溯源以求真”的理念,选录十一篇可以代表时代水平的精彩论文,希望借此能够在学术界激起几圈涟漪,引起一点健康的学术批评或反思。例如徐刚《从出土文献论诗六义之“赋”》,从马王堆帛书《五行》篇中的“直”入手,重新论述了诗六义中的“赋”,认为赋之本义绝非传统认为的“铺陈”或“直言之”之义,恰恰相反,应该是“隐约”“曲言”之义。该文论证:《诗经》中的确有“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方法,但那与“赋”无关,当时也并不叫做“赋”,而是叫做“直”;“诗六义”的“赋”绝非“直言之”之意,而是基于“隐”的观念或手法的一个概念,诗的“六义”讲的是诗歌的六种功能,而不是某些修辞手段和某些诗体的混杂物。回归原始史料,摆脱历史遮蔽,探寻传统观念的本真之义,结论可谓震耳发聩。
目录
前言 释“诗者天地之心” 从出土文献论诗六义之“赋” 华夷之辨、华夷之辩:从《左传》谈起 《十三经注疏》的汇集、校刻与整理 社而赋事与赋法的早期生成 战国工官属吏中的成童——再谈三晋铭刻中所见“孺子”的身份 《史记》八主祭祀的钩沉与推演——传世文献与考古材料的对勘研究举例 司马迁与《过秦》篇 “诡辞”以见义——论《太史公自序》的书写策略 论刘向、刘歆和《汉书》之关系 北朝《汉书》学与北朝文学的汉代传统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