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

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

  • 字数: 53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作者: 洛秦 著作 洛秦 编者
  • 出版日期: 2011-03-01
  • 商品条码: 978780692609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页数: 438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56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期待为了让年轻的一代学人能更直接、全面和系统地了解音乐人类学的学科胜质及其近期新的发展成果与动向,更重要的是能够推动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发展成熟,并促使具有靠前参照价值的特定历史文化特色的“中国经验”的不断积累,促使“中国经验”的音乐人类学研究的范式能对中国音乐文化的研究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由洛秦等编写,这本融合了中国学者对音乐人类学的认识、研究和思考编撰而成,并适合于中国音乐文化现状与发展的《音乐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论》,也正是“中国经验”积累的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
    洛秦,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兼任中国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副会长、中国音乐史学会副会长、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首席研究员、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委员等。曾为小提琴独奏演员和乐团首席,获上海音乐学院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之后留学美国,获华盛顿大学硕士、肯特大学博士。出版主要著作:《昆剧,中国古典戏剧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中的复兴》(英文版)、《音乐与文化》、《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心&音.com:世界音乐人文叙事》、《爵士百年兴衰录》、《美国摇滚五十年》、《钢琴的故事》、《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音乐的构成:音乐在科学、历史和文化中的解读》等。曾入选《美国大学名人录》、获美国“靠前学者”称号、美国“‘蔡万霖’中华文化基金奖”、上海市“很好留学回国人才”、上海市“领军人才”等荣誉,获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
目录
编者前言  洛秦/I
学术及编辑凡例/I
作者简介/1
第一部分  学科发展历程
第一章  音乐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纲要  洛秦/3
    前言/3
    第一节 十九世纪前/4
    第二节 十九世纪/10
    第三节 二十世纪初期/15
    第四节 二十世纪晚期/23
    第五节 二十世纪晚期的分析和总结/26
    第六节 音乐人类学的中国实践/31
    第二部分  理论与方法
第二章  音乐人类学的性质及学科名称  洛秦/43
    第一节 “学科”概念及其界定/44
    第二节 学科名称及其中文译名/46
    附录:《称民族音乐学,还是音乐人类学——论学科认识中的译名问题及
    其“解决”与选择》洛秦/50
第三章  音乐人类学的实地考察萧梅一齐琨/68
    第一节 概念、方法、定位/68
    第二节 观念与方法的变迁/71
    第三节 实地考察方法与技术/80
    第四节 当代趋势与问题/90
第四章  音乐民族志写作杨民康/98
    第一节 音乐民族志的定义与内涵/98
    第二节 音乐民族志与民族音乐志的同异及学术发展/99
    第三节 学科方法论在研究过程中的衔接、贯通和扩展/106
    第四节 主要学术成果的综述与分析/107
    第五节 对中国音乐民族志研究课题的几点展望/111
第五章  音乐人类学的观察与参与吴艳/112
    引言/112
    第一节 何谓“主位一客位”/115
    第二节 “主位”、“客位”视角透析/120
    第三节 从音乐人类学学科史审视“局内一局外”理论/123
第六章  音乐人类学的记谱与分析徐欣一萧梅/128
    第一节 记谱的概念、历史与方法/128
    第二节 音乐分析/144
第七章  乐器文化学与乐器分类萧梅一庄晓庆/158
    第一节 乐器文化学/159
    第二节 乐器分类学研究/166
    第三节 乐器文化学的当代发展/179
    第三部分  论域与视角
第八章  “新史学”视野下的音乐人类学与历史研究洛秦/189
    第一节 新史学与历史人类学/189
    第二节 音乐人类学的历史研究/193
    附录:《民族音乐学作用于历史研究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尝试》洛秦/199
第九章  城市音乐人类学汤亚汀/216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216
    第二节 西方影响与文化一体化/217
    第三节 城市音乐人类学/218
    第四节 音乐社会学的影响/222
    第五节 后现代思想的视角/224
第十章  象征主义与音乐符号学  吴艳/228
    第一节 学科界定——音乐人类学的符号学与象征研究/228
    第二节 理论来源——象征人类学和符号学的理论与方法/229
    第三节 理论应用——西方音乐人类学的象征理论和符号学研究/234
    第四节  中国经验——中国音乐人类学者的研究实践/240
第十一章  仪式音乐研究  薛艺兵/251
    第一节 所属领域的学科界定/251
    第二节 理论与方法的探讨/255
    第三节 中国仪式音乐研究成果述要/270
第十二章  文化相对主义与音乐人类学  胡斌一洛秦/287
    第一节 文化相对论的理论主张和社会、思想背景/288
    第二节 文化相对论的学术范畴与理论视角/291
    第三节 文化相对论作用于音乐研究的相关讨论/293
第十三章  社会性别与音乐  汤亚汀/298
    第一节 西方音乐人类学社会性别研究的方法论/300
    第二节 性别的意识形态/303
    第三节 社会性别关系中的音乐/305
第十四章  音乐人类学新研究:“离散”音乐文化黄婉/307
    第一节 “离散”音乐文化研究:核心概念/307
    第二节 “离散”音乐文化研究:定位与现状/309
    第三节 “离散”音乐文化研究:视角阐释/311
第十五章  音乐人类学视野下的多元文化教育  管建华/315
    第一节 音乐人类学与音乐教育关联的历史/31 5
    第二节 音乐人类学家的多元文化教育观念/325
第十六章  后现代思想与音乐人类学  宋瑾/338
    第一节 反本质主义与音乐观/338
    第二节 反中心主义与多元音乐文化观念/343
    第三节 差异观与主体文化身份/346
    第四节 不确定性与学科发展观/353
附录:/360
    1.西方音乐人类学家简介  张延莉  辑录/360
    2.西文类音乐人类学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文论目录张延莉辑录/396
    3.中文类音乐人类学参考文献及推荐阅读文论目录张延莉辑录/41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