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唤醒与表达

唤醒与表达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湖北美术出版社
  • 作者: 吴立文 编著
  • 出版日期: 2018-01-01
  • 商品条码: 978753949345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7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视觉感知是造型表现的基础。孩子在材料和形式的框架下调动起视觉感官,去感知眼前的事与物,自发的生成出自我的视觉符号(风格语言、个性表现)是美术教师所要追求的。吴立文编著的《唤醒与表达(基于儿童视知觉体验的线性写生)》从视知觉与儿童的关系入手,一步一步娓娓道来,详细的描述了教学的理念缘起、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策略范式、技术革新……是一本集理论与操作为一体的工具用书。本书同时也是《彩色的黑白》儿童线描写生教程的教师指导用书,为《彩色的黑白》教程的具体实施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把握。
作者简介
吴立文,浙江省特级教师,教育部 “国培计划”小学美术教师培训项目专家组成员,教育部一师一优课专家评审组成员,全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题组核心成员,浙江省体卫艺课题负责人, 浙江省规划课题负责人。 叶子少儿美术网特聘导师,叶子少儿美术教师学院特邀讲师,叶子少儿美术网教学丛书主编。
获得教育部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一等奖,浙江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一等奖,全国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编著有:叶子少儿美术教学指导丛书《彩色的黑白》《儿童主观写生》《玩美:儿童美术教育理念与教程》,并参与浙美版小学美术教材1-12册以及国家示范本科教材的编写工作。
论文多次发表于《中国美术教育》《中国中小学美术》《少儿美术》《学校艺术教育》等杂志。
目录
第一章 视知觉·概念界定
第一节 视知觉的主观能动
第二节 视知觉与线性语言
第三节 视知觉与儿童发展
第四节 线性写生阶段认知
第二章 视知觉·探究方向
第一节 视知觉写生依据
第二节 视知觉写生目标
第三章 视知觉·内容设计
第一节 写生静物预设
第二节 形式静物创设
第三节 写生内容开发
第四节 目标评价体系
第四章 视知觉·媒材转换
第一节 媒材与线条关系
第二节 媒材与线条组织
第三节 媒材与线条控制
第四节 媒材与线条肌理
第五节 媒材与线条风格
第六节 跨界与线条语言
第五章 视知觉·实施策略
第一节 教学手段介入
第二节 教学模式举例
第三节 观察感知步骤
后记
摘要
在儿童美术教育中有这样一种错误的观点:在美术表现中,孩子对视觉图式储备越多,创作表现才越自如。于是教师会给孩子灌输接触大量“成品性”形象符号。其实,儿童自拿笔之时就会自觉地用自己的眼睛关注外界事物,这种体验是对象与物体间的直接交流,对孩子终身受益。跳出美术教育范畴,这种能力养成对他步入社会后也是大有益处的,在繁杂的社会现象面前,孩子们能自己观察,感受内心,自我分析,而非人云亦云。在儿童阶段教一些范式,等于让孩子们闭上双眼,关闭心灵之门,对外界感受需通过第三方教过的范式产生关联,危害太大。原先一一对应现需通过三角关系形成联系,是否显得多余?美术非技术,它需要的是敏锐的视知觉感受,完成自己独特的构思,寻找适合自己的线条来表达他的观感。如果我们将再现性表现技能作为儿童写生评价水平的标准,那些反映儿童心理特征独创力的、有艺术品位的好作品就会被扼杀。一味地强调写实技能,简单地以写实的像与不像作为的评价方式,在写生教学中就会出现教授复杂透视空间关系的倾向。强调其结果的技术性就会忽视过程的体验和感受,扼杀个体的思想、创造性和想象力。我们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是注重儿童在写生观察和创作过程中实现的视知觉与线性语言的共情,以此来诠释他们的思想与情感。除了关注审美理解力外,我们主要关注的还有培养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些是教育的根本目标。写生教学不能游离在根本目标以外而独立存在,儿童写生创作过程的这种关注为教育的每个领域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教师必须明白创作的结果是从属于观念和个人意义表现之下的。结果不应是一堂课的唯一目标,写生技能应为个人表现服务,只有这样,它才成其为艺术。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书中学生作品样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签字笔线描为主的偏重于线与线的组织,关注的是画面的装饰性;另一类作品注重媒材与线性的关系,关注的是线条本身的魅力。其实,对应两者,笔者在实践中对写生的认识也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关注线与线的组织,构成画面的黑白灰节奏韵律;二是研究线条运动性与情感体验之间的关系。两者本无对错与高下之分,在教学中只有结合两者,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物象背后去体会形式与法则关系。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