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兵器文化概要

中国兵器文化概要

  • 字数: 27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安出版社
  • 作者: 敬晓庆,于孟晨,师爽 著
  • 出版日期: 2017-08-01
  • 商品条码: 9787554122501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2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兵器的发展见证了诸民族的历史进程,其节奏虽有起落,但相继传承却未曾一日或息。敬晓庆、于孟晨、师爽著的《中国兵器文化概要/中国兵器文化研究丛书》在兵书典籍和前人对古代兵器的研究的基础上,详细地回顾了各类兵器的发展历程,选取那些具有典型性和较大文化价值的兵器予以展示和描述,对中国古代兵器进行了深度还原、细致描摹,力图做到资料翔实、重点突出、形象直观、文字精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让读者在了解古代兵器和兵器文化、获得更多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增强国防观念和民族自豪感。
作者简介
于孟晨:黑龙江佳木斯人,经济学硕士,副编审。1987年参加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后,历任陕西省新闻出版局办公室副主任、人事处处长。2001年4月至2010年6月任西安邮电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兼任报刊编辑部总编辑。2010年6月任西安工业大学党委委员、党委副书记。
敬晓庆:甘肃通渭人,现供职于西安工业大学人文学院。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戏曲理论研究与元明清文学研究;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以及博士后流动站工作期间,均致力于文学理论尤其是中国古典戏曲理论方面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学术成就:已出版学术专著1部,主持省部级项目4项,参编教材数部,先后在《戏剧》、《西北师大学报》、《戏曲研究》、《中华戏曲》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
师爽:有名作家、书画家,原名刘师爽,祖籍山东,1957年生于黑龙江,先后就读于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系、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他凭着良好的绘画功底和艺术修养活跃于靠前外画坛,先后在俄罗斯、马达加斯加、北京等地举办画展和艺术交流。其作品被北京人民大会堂、俄罗斯阿州美术馆、博物馆等靠前外机构和个人收藏,并出版了《独行非洲岛》等著作。
目录
绪论
第一节兵器与兵器文化
第二节中国兵器文化
第三节中国兵器文化研究概述
第一章中国兵器文化产生的根基
第一节中国兵器文化植根的自然地理环境
第二节中国兵器文化植根的经济地理环境
第三节中国兵器文化植根的社会文化地理环境
第二章中国兵器文化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石器时代工具与兵器的联系与演变
第二节青铜时代的来临和兵器的发展
第三节铁器及青铜技艺的改进对吴越宝剑的推动
第四节秦代兵器的发展及弩机的改进
第五节汉魏六朝与北方异族的冲突及骑兵的崛起
第六节开放的隋唐推动兵器的多样化
第七节火器的产生开启热兵器时代
第八节冷热兵器并行的时代
第三章中国兵器与古代哲学
第一节中国兵器与中国人的宇宙观
第二节中国兵器中的辩证思维
第四章中国兵器与古代宗教
第一节兵器与佛道二教的关系
第二节佛教中的兵器
第三节道教中的兵器
第五章中国兵器与古代文学
第一节文学作品中的兵器分类
第二节文学作品中兵器的特点
第三节文学作品中兵器所承担的主要功能
第六章中国兵器与语言文字
第一节长兵器类汉字的分类
第二节长兵器类汉字的特点
第三节长兵器类汉字的文化浅析
第七章中国兵器与古代艺术
第一节中国兵器与古代艺术关系之概说
第二节中国兵器的造型艺术、纹饰艺术与铭文艺术
第八章中国兵器与民族——以蒙古刀为例
第一节蒙古刀的发展历程
第二节传统蒙古刀的造型和制作工艺
第三节蒙古佩刀的装饰艺术
第四节蒙古刀反映的蒙古族文化
第九章中西兵器文化比较——以剑为核心
第一节剑的产生源流比较
第二节中西剑的造型及其文化内涵比较
第三节中西剑具装纹饰及其文化内涵比较
第四节中西剑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比较
第五节中西剑的发展及其思维方式比较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