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护理学基础(第2版)(数字高职护理教材)

护理学基础(第2版)(数字高职护理教材)

“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十四五”卫生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校院合作“双元”规划教材
  • 字数: 9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 作者: 张先庚,唐布敏 著
  • 出版日期: 2024-07-01
  • 商品条码: 9787565931321
  • 版次: 2
  • 开本: 其他
  • 页数: 504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7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教材的编写严格遵循守正创新、德技并育、实用为本,够用为度原则,对标《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注重理实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保证教材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适用性。整个编写过程聚焦培养新时代高素质护理技能人才目标,融入思政元素、突出能力本位,强化“岗课赛证训”特色,配套数字教材,科学设计教材内容,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培养特色,实现线下与线上混合式教学。与第1版教材相比,第2版教材主要有三大变化:一是编写体例创新,二是编写内容更新,三是教材资源更丰富更形象,全面提升教材编写质量。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护理、助产、老年健康照护等专业。全书共二十一章,配有视频63个,图片201张,插入护士职业资格考点143个。内容包括绪论、护士素质与护患角色、护理相关理论、护理程序、医院与住院环境、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入院和出院的护理、护理安全、清洁护理、休息与活动、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疼痛患者的护理、冷热疗法、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给药、静脉输液与输血、标本采集、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抢救技术、临终护理、医疗与护理文件。
作者简介
主编简介 张先庚 四川护理职业学院二级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四川护理职业学院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全国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校长、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华护理学会护理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护理分会副会长、四川省护理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护理学会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承担老年护理学、护理教育理论与实践等课程教学,为国家精品在线课程老年护理学负责人。编写国家规划教材及专著26部,其中主编的《社区护理学》《中医临床护理学》入选国家规划教材;获教学成果奖14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国家卫生行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四川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发表SCI与核心期刊论文290余篇,其中SCI、EI收录32篇。先后牵头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3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科技部重大研发项目子课题1项,获研究成果奖23项。 唐布敏 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护理系副主任,教授。担任全国卫生健康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护理专业分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院校教育分会委员,贵州省“双高校”护理专业群负责人。 承担基础护理学、护理学导论、护理礼仪等课程教学35年。主持建设的基础护理课程2013年被评为贵州省精品课程、2017年被评为贵州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作为课程负责人,主持建设的基础护理技术获评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主持和参与国家计划内项目1项、省级课题9项,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6部,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篇。
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护理学的发展史 2 一、世界护理学发展史 2 二、中国护理学发展史 5 第二节 护理学概述 7 一、护理学的概念 7 二、护理学的地位和任务 7 三、护理学的范畴和内容 8 四、护理工作方式 9 五、护理学基础课程学习方法 10 第三节 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10 一、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10 二、四个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 12 第二章  护士素质与护患角色 15 第一节 护士职业素质 16 一、职业素质的概念 16 二、护士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16 第二节 护患角色 17 一、角色的概念 18 二、角色特征 18 三、角色转变 18 四、护士角色及功能 18 五、患者角色 19 第三节 护患关系 21 一、护患关系的概述 21 二、护患关系的基本模式 22 三、护患关系的基本过程 22 四、护患关系的影响因素 23 五、促进护患关系的技巧与方法 24 第三章  护理相关理论 28 第一节 需要层次理论 29 一、概述 29 二、需要层次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规律 30 三、需要层次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1 第二节 压力与适应理论 32 一、概述 32 二、压力与适应理论的内容 33 三、压力与适应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4 第三节 奥瑞姆的自理理论 35 一、奥瑞姆自理理论的内容 36 二、自理理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7 第四节 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 38 一、健康系统模式的主要内容 38 二、健康系统模式与护理实践 40 第四章  护理程序 43 第一节 护理程序的概述 44 一、护理程序的概念 44 二、护理程序的发展 44 三、护理程序的特点 45 四、护理程序的意义 45 第二节 护理程序的步骤 46 一、护理评估 46 二、护理诊断 48 三、护理计划 51 四、护理实施 53 五、护理评价 55 第五章  医院与住院环境 59 第一节 医院 59 一、概念 59 二、性质与任务 60 三、种类 60 四、组织机构 61 五、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和护理工作 61 第二节 医院环境 64 一、医院环境的特点与分类 64 二、医院环境的调控 66 第六章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73 第一节 医院感染 74 一、概念和分类 74 二、发生原因 75 三、预防与控制 75 第二节 清洁、消毒与灭菌 76 一、概念 76 二、清洁、消毒和灭菌的方法 76 三、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评价 83 四、医院日常清洁、消毒和灭菌工作 84 第三节 手卫生 86 一、概述 86 二、洗手 86 三、卫生手消毒 88 四、外科手消毒 89 第四节 无菌技术 90 一、概念 90 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 90 三、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方法 91 第五节 隔离技术 101 一、隔离的基础知识 102 二、隔离的种类及措施 104 三、常用隔离技术 105 第六节 消毒供应中心 114 一、消毒供应中心的设置与布局 114 二、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内容 114 三、常用物品的保养 115 第七章  入院和出院的护理 119 第一节 入院护理 120 一、入院护理的目的 120 二、入院前的护理 120 三、入病区后的初步护理 121 四、患者床单位的准备 122 五、分级护理 130 第二节 患者卧位的护理 131 一、概述 131 二、常用卧位 132 三、卧位的变换 138 第三节 运送患者的护理技术 142 一、轮椅运送技术 142 二、平车运送技术 145 三、担架运送技术 148 第四节 出院护理 148 一、出院前的护理 149 二、出院当日的护理 149 三、出院后护理 149 第八章  护理安全 152 第一节 护理安全的防范 153 一、概念 153 二、意义 153 三、护理安全防范的原则 153 第二节 患者安全 154 一、概念 154 二、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 154 三、患者安全管理 155 第三节 护士职业安全防护 162 一、概述 162 二、护理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 163 三、常见护理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 164 第九章  清洁护理 173 第一节 口腔护理 174 一、评估 174 二、口腔的清洁护理 175 第二节 头发护理 179 一、评估 179 二、头发的清洁护理 179 第三节 皮肤护理 185 一、评估 185 二、皮肤的清洁护理 187 三、压力性损伤的预防和护理 191 第四节 会阴部护理 198 一、评估 199 二、会阴部的清洁护理 199 第五节 晨、晚间护理 201 一、晨间护理 202 二、晚间护理 202 第十章  休息与活动 205 第一节 休息 206 一、休息的概念 206 二、休息的意义 206 三、休息的条件 206 第二节 睡眠 207 一、睡眠的概念 207 二、睡眠的生理 207 三、促进患者休息与睡眠 208 第三节 活动 211 一、活动的意义和种类 211 二、影响患者活动的因素 211 三、活动受限对机体的影响 212 四、满足患者活动的需要 213 第十一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219 第一节 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220 一、正常体温及生理性变化 220 二、异常体温的评估与护理 221 三、体温的测量 224 第二节 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228 一、正常脉搏及生理性变化 229 二、异常脉搏的评估与护理 229 三、脉搏的测量 230 第三节 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233 一、正常呼吸及生理性变化 234 二、异常呼吸的评估与护理 234 三、呼吸的测量 236 第四节 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237 一、正常血压及生理性变化 238 二、异常血压的评估与护理 238 三、血压的测量 239 第十二章  疼痛患者的护理 244 第一节 疼痛概述 244 一、疼痛的概念 245 二、疼痛的原因及机制 245 三、疼痛的分类 246 四、疼痛对个体的影响 246 第二节 疼痛的影响因素 248 一、内在因素 248 二、外在因素 249 第三节 疼痛的管理 249 一、疼痛的评估 249 二、疼痛的治疗 251 三、疼痛患者的护理 252 第十三章  冷热疗法 255 第一节 概述 255 一、冷热疗法的效应 256 二、影响冷热疗法效果的因素 256 第二节 冷疗法 257 一、冷疗法的作用 257 二、冷疗法的禁忌 258 三、冷疗的方法 258 第三节 热疗法 265 一、热疗法的作用 265 二、热疗法的禁忌 265 三、热疗的方法 266 第十四章  饮食护理 275 第一节 医院饮食 275 一、基本饮食 276 二、治疗饮食 276 三、试验饮食 277 第二节 一般饮食的护理 278 一、影响饮食的因素 278 二、患者饮食的护理 279 第三节 特殊饮食的护理 281 一、肠内营养 281 二、肠外营养 285 第十五章  排泄护理 288 第一节 排尿护理 289 一、排尿活动的评估 289 二、排尿异常的护理 291 三、协助排尿的护理技术 292 第二节 排便护理 300 一、排便活动的评估 300 二、排便异常的护理 302 三、协助排便的护理技术 304 第十六章  给药 315 第一节 给药的基本知识 316 一、药物的种类、领取和保管知识 316 二、给药的原则 317 三、给药的途径 318 四、给药的次数与时间 318 五、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319 第二节 口服给药 321 一、给药指导 321 二、操作要点 322 第三节 注射给药 324 一、注射原则 324 二、注射前准备 325 三、药液抽吸法 326 四、常用注射法 328 第四节 雾化吸入法 339 一、超声雾化吸入法 340 二、氧气雾化吸入法 342 三、定量吸入器吸入法 344 第五节 药物过敏试验法 345 一、青霉素过敏试验 346 二、头孢菌素过敏试验 349 三、破伤风抗毒素过敏试验 350 四、普鲁卡因过敏试验 351 五、链霉素过敏试验 351 六、结核菌素过敏试验 352 第六节 局部给药 353 一、滴药法 353 二、插入给药法 355 三、皮肤给药法 356 四、舌下给药法 357 第十七章  静脉输液与输血 360 第一节 静脉输液 361 一、静脉输液的原理及目的 361 二、静脉输液原则 362 三、常用溶液的种类及作用 362 四、常用输液部位 363 五、常用静脉输液法 364 六、输液速度及时间的计算 381 七、常见输液故障及排除 382 八、常见输液反应与护理 382 九、输液微粒污染 386 第二节 静脉输血 387 一、静脉输血的目的及原则 387 二、血液制品的种类 388 三、静脉输血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389 四、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390 五、静脉输血法 391 六、自体输血和成分输血 394 七、常见输血反应与护理 395 八、输血反应和意外的监测与报告 399 第十八章  标本采集 403 第一节 标本采集的意义和原则 404 一、标本采集的意义 404 二、标本采集的原则 404 第二节 各种标本采集法 405 一、血标本采集法 405 二、尿标本采集法 410 三、粪便标本采集法 412 四、痰标本采集法 414 五、咽拭子标本采集法 417 六、呕吐物标本采集法 418 第十九章  危重患者的护理及抢救技术 420 第一节 危重患者的护理 421 一、危重患者的病情评估 421 二、危重患者的支持性护理 424 第二节 危重患者常用的抢救方法 425 一、抢救室的组织管理 425 二、心肺复苏术 427 三、洗胃 431 四、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437 五、氧气吸入法 442 六、人工呼吸器的使用 448 第二十章  临终护理 454 第一节 临终关怀 455 一、临终关怀的概念和意义 455 二、临终关怀的研究内容 455 三、临终关怀的理念和组织形式 456 四、临终关怀机构的服务项目 457 第二节 临终患者及家属的护理 458 一、临终患者的生理变化与护理 458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反应与护理 459 三、临终患者家属的护理 460 第三节 死亡后护理 460 一、死亡的概念 460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461 三、尸体护理 462 四、丧亲者的护理 464 第二十一章  医疗与护理文件 466 第一节 医疗与护理文件概述 467 一、医疗与护理文件的记录 467 二、医疗与护理文件的管理 468 第二节 医疗与护理文件的书写 469 一、体温单 469 二、医嘱单 470 三、出入液量记录单 475 四、特别护理记录单 476 五、病区交班报告 479 六、护理病历 481 主要参考文献 483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 484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