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网站首页
|
搜索
热搜:
磁力片
|
漫画
|
购物车
0
我的订单
商品分类
首页
幼儿
文学
社科
教辅
生活
销量榜
中国艺术设计史(升级版)/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
特邀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和设计学院教授夏燕靖编写,江苏省高校设计专业用书。
装帧: 平装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作者: 夏燕靖 著
出版日期: 2015-06-01
商品条码: 9787532297269
版次: 1
开本: 16开
页数: 314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
¥58
销售价:
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加入购物车
立即购买
加入书单
收藏
精选
¥5.83
世界图书名著昆虫记绿野仙踪木偶奇遇记儿童书籍彩图注音版
¥5.39
正版世界名著文学小说名家名译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图书批发 70册
¥8.58
简笔画10000例加厚版2-6岁幼儿童涂色本涂鸦本绘画本填色书正版
¥5.83
世界文学名著全49册中小学生青少年课外书籍文学小说批发正版
¥4.95
全优冲刺100分测试卷一二三四五六年级上下册语文数学英语模拟卷
¥8.69
父与子彩图注音完整版小学生图书批发儿童课外阅读书籍正版1册
¥24.2
好玩的洞洞拉拉书0-3岁宝宝早教益智游戏书机关立体翻翻书4册
¥7.15
幼儿认字识字大王3000字幼儿园中班大班学前班宝宝早教启蒙书
¥11.55
用思维导图读懂儿童心理学培养情绪管理与性格培养故事指导书
¥19.8
少年读漫画鬼谷子全6册在漫画中学国学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正版
¥64
科学真好玩
¥12.7
一年级下4册·读读童谣和儿歌
¥38.4
原生态新生代(传统木版年画的当代传承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11.14
法国经典中篇小说
¥11.32
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中国现代文学馆馆藏初版本经典)
¥21.56
猫的摇篮(精)
¥30.72
幼儿园特色课程实施方案/幼儿园生命成长启蒙教育课程丛书
¥24.94
旧时风物(精)
¥12.04
三希堂三帖/墨林珍赏
¥6.88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墨林珍赏
¥6.88
苕溪帖/墨林珍赏
¥6.88
楷书王维诗卷/墨林珍赏
¥9.46
兰亭序/墨林珍赏
¥7.74
祭侄文稿/墨林珍赏
¥7.74
蜀素帖/墨林珍赏
¥12.04
真草千字文/墨林珍赏
¥114.4
进宴仪轨(精)/中国古代舞乐域外图书
¥24.94
舞蹈音乐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编辑推荐
历时10年,修订5次,广受艺术设计专业师生欢迎的艺术设计基础教材《中国艺术设计史》再度改版升级! 1)新增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更加合理,知识结构更加完整。 2)“知识链接”较大幅度调整,与时俱进,补充史学研究新成果和学术前沿问题。 3)课后习题将教学与辅导相结合,真正做到“可读可学”,高效实用。"
内容简介
《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中国艺术设计史(升级版)》按照朝代演变的历史逻辑,系统地阐述从原始社会直至现当代中国设计发展的特点与成就,透析各时代中国设计的创造力与生产力。《艺术设计名家特色精品课程——中国艺术设计史(升级版)》突出对历史脉络、术语概念、知识重点及史料背景的阐述,各章节的知识链接和同步习题更以教学和辅导相结合的方式,满足读者“可读可学”的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有助于学生逐步达到“以史为鉴,明正现实”的学习目标。中国设计自古有之、连绵不断,始终有着自身的原发力和继发力。中国艺术设计史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专业方向的必修课程。
作者简介
夏燕靖,男,汉族,1960 年1 月生,浙江省临海市人。艺术学博士,南京艺术学院研究院和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理论学科和设计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艺术学理论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艺术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美学学会理事、江苏省纺织流行色协会常务理事、南京艺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南京艺术学院《艺术学研究》丛刊执行主编。主要研究方向:艺术史与艺术史学研究、艺术教育研究。
目录
一、原始社会的设计缘起/1 1. 设计起源与石器制作/5 2. 陶器制作与器形设计/11 3. 纺编织物的产生与设计形式/16 4. 原始居住设计的雏形/18 5. 原始农业生产器具设计/19 二、夏商西周时期的设计规制/21 1. 青铜鼎器与礼制性设计/22 2. 原始陶瓷器的形成与实用设计/34 3. 交通运输工具的设计规范/35 4. 建筑设计与城建布局/37 5. 丝纺织物与服饰艺术设计/39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设计自觉/42 1. 早期工艺技术与器具设计/43 2. 设计与生活/51 3. 设计与征战/60 4. 设计思想的初步形成/61 四、秦汉时期的设计发展/71 1. 铁制工具的广泛使用/72 2. 冶铜业与铜器设计/73 3. 丝织、印染与服饰设计/77 4. 陶瓷设计日臻完善/81 5. 漆器业的兴盛与漆艺设计/82 6. 车船设计水平的提高/84 7. 建筑设计与木作业/86 8. 工具的使用与设计/89 9. 秦汉时期文献典籍中的设计理论/91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设计变迁/94 1. 瓷器时代的出现与陶瓷器设计/94 2. 漆工艺的发展与特色漆器品种/98 3. 织印染与服装业的恢复及形成的设计特色/99 4. 金属工艺与纹饰设计/105 5. 车船制造及木作业设计/106 6. 建筑与雕刻工艺设计/110 7. 设计思想的多样性/112 六、隋唐五代时期的设计繁荣/114 1. 手工业的兴盛与设计水平的提升/115 2. 陶瓷工艺与陶瓷设计的发展/118 3. 纺织及印染业的进步与品种的丰富多彩/123 4. 服装工艺与服饰设计的特色形成/125 5. 金属工艺设计的成熟/130 6. 造船与家具制造业的发展与设计特色/134 7. 建筑设计的成熟与繁荣/137 8. 五代十国时期的设计特征/141 9. 唐代设计理论述要/143 七、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设计纷繁/147 1. 手工业的发展与对外贸易的形成/148 2. 宋瓷的生产规模与设计成就/150 3. 宋代丝织、染缬工艺的发展/156 4. 宋代服饰与艺术设计风格/159 5. 雕版印刷与商业美术设计/161 6. 金属制器与工艺设计/163 7. 宋代建筑及家具设计/165 8. 辽和金时期的设计继承与特色/167 9. 西夏时期的设计成就/172 八、元代的设计交融/176 1. 瓷器工艺与设计/177 2. 染织工艺及其品种设计/181 3. 服饰工艺与服饰设计/185 4. 金属工艺及品种设计特色/188 5. 农业器具与天文器具的设计记载/190 6. 建筑与装饰纹样设计/194 7. 印刷、家具与商业美术/197 九、明清时期的设计渐变/202 1. 纺织印染业的高度繁荣与染织品种设计/203 2. 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208 3. 陶瓷业的繁荣与品种发展/213 4. 明清贸易瓷的历史演变与特色/218 5. 建筑设计与建筑彩画艺术/222 6. 家具种类与工艺设计/227 7. 车船种类与造船业/230 8. 印刷工艺与印刷设计/231 9. 丰富多彩的设计理论/233 十、近现代史上的设计更新/236 1. 伴随近代手工业和对外贸易发展起来的艺术设计/237 2. 纺织印染业的发展与新兴花色品种/242 3. 服饰设计水平的提高/245 4. 新兴产业的出现与艺术设计的新发展/248 5. 建筑艺术的变迁与建筑装饰的兴起/256 十一、新中国时期的设计进步/261 1. 恢复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工艺美术/261 2.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工艺美术/270 3.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工业产品设计/273 4. 时期的工艺美术/275 5. 新时期的工艺美术及面向21世纪的艺术设计事业/279 附 录/287 我国历史年代公元对照表/287 当代中国工艺美术、艺术设计大事年表(1949—2000)/289 中国古典设计文献索引/301 参考书目/311 后 记/313"
摘要
中国艺术设计史作为高等院校设计学各专业方向开设的必修课程,是所属各专业方向的学科基础,具有承上启下认识学科发展的重要作用。常言道“以史为鉴,明正现实”,是告诫后人要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不可妄为,并用历史传统来匡正今人的认知观和价值观。唐朝史学家刘知几认为,史家兼有才、学、识三长,尤重史识,所以过去的事迹不会消失,后人通过阅读史书,从而产生“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愿望和要求,历史的功用可谓非常之大。中国艺术设计史课程同样力求将贯穿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设计形态和观念,以修史见识的方式揭示出来,并按朝代演变的历史逻辑,系统地阐述从原始社会直至现当代中国设计发展的特点与成就,透析各时代中国设计的创造力与生产力,从而告诫今天从事设计的人们,中国设计自古有之,且连绵不断,始终有着自身的原发力和继发力。 关于中国艺术设计史的脉络梳理,本教程修订版进一步明晰修史路径有两点:一是注重采信历史记载,即对历史上出现的或发生的设计事件及相关史迹重新整理,挖掘更多具有原真性的记载史料,获取更为多样的历史素材;二是尊重历史撰述,即在诸多考古实证和历史文献记载的基础上,经过综合、汇通,并按照一定的治史要求进行撰述。应该说,重新审视中国艺术设计史的修史路径,是在采信历史记载和尊重历史撰述的基础上,连接起不同时期设计与社会生活的种种联系。当然,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史料和考古发掘材料中,用设计的眼光来钩沉稽玄、考镜源流、传承文脉,可以说仍然是对中国漫长的农业、手工业乃至工业社会活动中人们造物活动发展历程的认识和发现。这种认识和发现,力求摆脱沿袭已久的中国工艺美术史的治史方式和研究方法,加深理解自古至今我们祖先和前辈在造物活动中显示出来的设计意识和设计方法,以及绵延数千载“匠作之业”的劳作方式,并通过对这一庞大的“匠作之业”的叙述,进一步揭示中国艺术设计史的丰富演变过程。 同时,本教程仍将系统地对设计与文化的关系、设计与手工业的关系、设计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设计与科技的关系,以及中国现当代设计与社会工业化发展背景关系作一次较为全面的阐述,对涉及到的诸多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从理论的高度给予阐释。据此指出,中国艺术设计史与以往的工艺美术史形成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侧重于设计与功能,而后者侧重于工艺与欣赏。当然,在论及中国艺术设计史的过程中,还会碰到许多内容和以往工艺美术史所涉及的材料发生重合,但由于选择视角的不同,其治史和立论必然会出现新的视野。诸如,原始时期最具有创造性的造物活动——原始陶器,其功能与形态的构成便是艺术设计史研究的对象;而工艺美术史一般把重点放在原始彩陶纹样装饰的赏析上。同样,对青铜器的描述也是如此。就是说,艺术设计史注重从设计功能的角度进行历史审视;而工艺美术史则把重点放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青铜器纹样装饰的赏析上。此外,对于在工艺美术史中渲染较多的以陈设欣赏性为主的工艺品,如玉器、刺绣、抽纱、编结、地毯、雕刻、泥塑、面具、金银手饰器、艺术瓷、灯彩和民间玩具等均不重点列为艺术设计史的重点叙述范畴。而中国古代的生产、生活器具,如饮食炊具、家具物件、农用工具、运输及交通舟车等,由于其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生活方式和生活哲理,正是体现中国古代设计发展与创造成就的篇章,因而列为艺术设计史中的重要内容。再有环境、建筑和居住方式,如城镇布局、建筑构造、室内陈设、庭园布置等,以往大多分散在建筑史或园林史之中,理应纳入艺术设计史的记述。 当然,中国艺术设计史涵盖的范围远不止于这些。数千年来,中国文化典籍中的类书记载就有条目数千之多,若按照我国传统学科分类法,设计当属“技艺”与“营造”诸门类。比如,在唐代欧阳询等编纂的《艺文类聚》中,涉及到设计的部卷就有“居处部”“产业部”“服饰部”“舟车部”“巧艺部”等;到了宋代,李昉等奉敕编纂的《太平御览》,其中“工艺部”“器物部”“舟部”“车部”“珍宝部”等随类相从,无疑都可归属设计门类;成书于清康熙与雍正年间的《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一部类书,共有万卷。内中考工诸典诠释材料之丰富,分类之详细得体,在类书中当首屈一指。其实,不止于类书记载,在各类古代文献中记载设计的资料非常丰富,如《十三经》《二十五史》《考工记》《宣和博古图》《营造法式》《事物纪原》《蜀锦谱》《砚史》《墨谱》《博物要览》《事物原始》等等,应该说,这些古代文献中记载的众多设计史料,为中国艺术设计史提供了足够充实的材料。特别是对于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阐述,在若干工艺典籍中更有着智慧的叙述,诸如从《考工记》到《天工开物》就能见到古代设计师对造物、设计的认识和思考。《天工开物》还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文本,流传到海外,被外国学者称之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本教程将依据这些类书典籍和古代文献的记述,从设计的视角予以必要的诠释。而对于现当代中国艺术设计史的叙述,将本着“以史带论”的原则,突出重点。诸如,叙述20世纪初叶艺术设计史的状况,主要围绕机器工业的起步与发展,尤以纺织印染、机器制造、商业贸易等领域中涉及的设计事项为主,论述近代设计缘起的历史条件及发展的进程史实。进入当代,重点在工业设计、多媒体设计等适应新时代、新潮流领域的论述,从中揭示当代设计的民族性、现代性和科技性。 归纳而言,这本中国艺术设计史教程撰写的立足点,一是以今天的视野来描述中国设计的缘起、演变和发展历程,以古代、近现代为治史主体,兼顾当代;二是突出设计史的实用性、功能性与社会性的多种特点,并注意吸收科技史、经济史以及社会生活史中涉及造物活动和生活方式诸方面的文献资料,使整个艺术设计史的内容更加充实和丰满。在撰写上根据教材的特点,突出对历史脉络、术语概念、知识重点以及史料背景的阐述,务使学习者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在各章节中列有知识链接和同步习题,并在书后列出参考文献索引,尝试以教学和辅导结合的方式来提高学习者的阅读兴趣,更加接近学习者的需求,做到可读可学。 最后要说明的是,此次修订又有三点推进:其一,进一步强化用“设计”的观念去审视中国艺术设计史记载的造物活动,关注造物活动的地域文化与生活特性,即重视艺术设计史的生活面貌的呈现,尽量反映生活方式与设计发展的相互关系,以体现中国艺术设计史研究的新视野;其二,融入实证论述作为艺术设计史的一种考察方法,即围绕“可证性”这一逻辑起点来判断艺术设计史的发展脉络,以此证明“可证性”的逻辑起点与艺术设计史的发展具有相互的统一性;其三,以史学研究为主线,通古知今,在“通变”“观变”“明变”中寻找艺术设计史的核心价值,特别是纳入对技术与艺术发展规律的探究,阐释中国艺术设计史特有的历史意义。 夏燕靖 2016年农历丙申年 当代的学生更看重那些在行业内打拼过、有实战经验、有大量作品并在此领域中取得卓越成就的专业教师。影视广告非常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动手能力。如果没有在残酷的广告行业中挣扎过,没有在市场这个大课堂里经受过 “煎熬”和“历炼”是没有经验可寻的,是难以办好实践类专业的。我常常在想,尽可能地把自己学到的东西、从业的经验及教训传授给学生,让他们少走弯路,让他们得以借鉴并学有所成,这是积大德的事。 《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升级版)尝试着将自己多年创意制作的一些心得和前人的积累进行归纳和梳理,对国际上的经典案例进行点评与分析。希望对学习影视广告的学生有用。"
×
Close
添加到书单
加载中...
点此新建书单
×
Close
新建书单
标题:
简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