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

  • 字数: 76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蒋南平 等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9-01
  • 商品条码: 9787550415089
  • 版次: 1
  • 开本: B5
  • 页数: 620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被列入国家新闻出版署“十二五”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十八大”精神主题出版重点选题。本书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内容及实践内容;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及在世界范围的本土化趋势;系统地研究中外学者及历史人物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成过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时代的需要
第二节 中国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之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关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方法论
第四节 如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几个问题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起点及内涵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元素与立场方法体系
第一节 如何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基本元素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元素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方法元素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实践元素与理论内容元素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民族性元素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全球性元素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早期探索
第一节 理论自信之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内容
第二节 道路自信之本: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
第三节 中国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毛泽东的巨大功绩
第四节 制度自信之魂: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推进与经验
第四章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
第一节 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经济建设的理论根据及理论运用
第二节 实践的证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经济成果
第三节 理论与现实的困境:中国计划经济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反思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探索
第一节 理论的选择:苏联模式或西方模式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理论构架中国经济学的建直
第三节 实证: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实践成果
第四节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六章 中国老一辈经济学家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贡献
第一节 陈豹隐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贡献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彭迪先的卓越贡献
第三节 继承与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刘诗白的学术贡献
第四节 一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贡献:李约瑟难题的王亚南解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贡献:许涤新的经济学说述评
第六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贡献:尹世杰以人为本的消费经济思想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对中国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解读,
第一节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所有制问题及国企改革再研究
第二节 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与实践反思
第三节 中国市场流通现象:房地产泡沫指标的分析与建立
第四节 中国如何解决失业、贫困、收入差距过大的民生问题
第八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回应质疑、国际比较与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反思
第一节 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怎样看待约翰?罗默的非劳动价值论的剥削理论
第三节 应当重新审视西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理论
第四节 如何看待日本共产党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第五节 全球经济新秩序:经济大国的角逐及合作――以美国与中国为例
第九章 国外典型国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土化探析
第一节 苏联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土化探析
第二节 俄罗斯及典型东欧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土化探析
第三节 越南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土化探析
第四节 朝鲜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土化探析
第五节 古巴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本土化探析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历史趋势
第一节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成果的发展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民族性问题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普适性问题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发展趋势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