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民主别论

民主别论

  • 字数: 307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 作者: 陈金华 著
  • 出版日期: 2015-11-01
  • 商品条码: 978730909907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3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民主别论:基于中国的实践》是一部关于“民主”问题的研究专著。全书分三部分,靠前部分阐释“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公民”概念的内涵以及“公民”与“臣民”“公民”与“人民”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阐释有关“封建专制主义”概念内涵,探讨了“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特征及其产生根源,论述民主制度对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超越性;分析“民主”概念的由来、内涵本质、以及民主的模式和类型等问题;阐发“人民主体”理念和原则,探析“公仆”观念源流,考证“为人民服务”命题的由来,阐述“公民社会”概念内涵、历史流变、本质、特征以及对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第三部分结合当今中国社会发展实际,分析了“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阐发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核心的理论,论述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开展“群众路线教育”、防范权力异化与腐败、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等问题;阐述培育公民文化、加强公民教育、锻造现代公民素质的内容、形式和途径,探讨关于公民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公民政治参与、基层民主建设,以及公民有序参与的途径、形式以及制度保障等问题;探析“为民作主”与“由民作主”的价值意蕴、表现形态以及协同并进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作者简介
陈金华,1960年生于上海,哲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复旦大学马思主义学院思政教研室主任。
目录
前言
第一篇“民”之范畴透析
第一章“人”与“民”
第一节人之本质:“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特性”
第二节“民”字之诠释
第二章人民与群众
第一节“人民”概念的阐释
第二节“群众”概念的诠释
第三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问题
第三章公民的本质
第一节“公民”的界定
第二节“公民”与“臣民”
第三节“公民”与“人民”
第二篇“主”之沉浮演变
第四章“主”的缘起和异化
第一节什么是“主”?
第二节先民生活由谁做主?
第三节私有制的产生及其后果
第五章专制主义与民主制度
第一节“专制主义”的界定
第二节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主义
第三节西方民主制度的创建
第六章民主的阐释
第一节民主概念的由来
第二节民主的内涵界定
第三节民主的本质:人民当家做主
第四节民主的模式和类型
第七章人民主体观念
第一节“公仆”观念源流
第二节“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人民主体地位”理念的践行
第八章公民社会的本质
第一节公民社会的流变
第二节公民社会的内涵及其特征
第三节市场经济孕育公民社会
第四节公民社会有助于推动民主政治进程
第三篇“民”与“主”的融合
第九章民主政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
第一节公民权利是民主政治的核心要素
第二节依法治国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
第三节公民政治参与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标志
第四节民主政治与现代政治文明互相映照
第十章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第一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第二节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历程
第三节有关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若干争议问题
第十一章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第一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
第二节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第三节加强“群众路线教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第四节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第五节权力异化与腐败的防治
第十二章培育公民文化,提升公民素质
第一节从传统臣民文化到现代公民文化的转型
第二节加强公民教育,锻造现代公民素质
第三节关于公民社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第十三章积极推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第一节公民政治参与是衡量民主政治发展的重要标志
第二节基层民主建设是公民政治参与的起点
第三节公民有序参与的途径和形式的探索
第四节完善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保障
第十四章“为民做主”与“由民做主”
第一节“为民做主”释义
第二节“由民做主”的价值意蕴
第三节“为民做主”的表现形态
第四节“由民做主”的表现形态
第五节“为民做主”与“由民做主”的协同并进
结语民主之圭臬:人的自由发展
附录:世界民主宣言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