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法治的理念、制度与现实

法治的理念、制度与现实

  • 字数: 35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作者: 无 著
  • 出版日期: 2013-08-01
  • 商品条码: 978756531424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78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聆听法治——在最高学术殿堂》第二卷,收录从2009年到2011年问举办的l0场“‘社科法硕’学术沙龙活动”演讲实录。除极个别文稿未经本人审阅而特别注明者外,绝大多数文稿均已经本人或者本人指定的人员修正;由于修正时间晚于相应的讲座时间,所以部分人员在修正文稿时结合相关问题的最新发展予以了适当补充。
2010年,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正式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教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主题演讲中,在阐述关于法律体系的概念的基本理论之后,梳理了新中国的立法体制和立法的历史发展,论证了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大意义,并深度分析了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问题。
自中央1979年64号文件第一次写入“法治”之后,因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中国法治建设的中心一直致力于实现“有法可依”这一基础性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任务变得更为重要。法学研究所刘作翔研究员为此在《现代法律观念与法治国家建设》主题演讲中,全面论述了三个问题。第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具规模的情况下,中国法治国家建设的战略重点应转移到法律实施的广阔领域,法律实施应该成为下一阶段中国法治建设的重点。第二,在法律实施中,法律观念、法律意识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在法律观念、法律意识中,规则意识则是最重要的归结点。当前中国法律实施的最大障碍是规则意识的缺乏,也是目前法律实施不甚理想的主要症结。应通过教育和制度约束的双重手段,大力加强和确立全社会的规则意识。第三,在法律实施中,培养公民的现代法律观念是关键,也是实现法治国家的观念、心理和文化基础。现代法律观念应该是一个包括古今中外法律历史和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系统性、开放性“图谱”,这个“图谱”目前至少包括30余种的观念种类。
目录
序 言
本卷导读
第一编 法治理论
主题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几个问题
主题二:现代法律观念与法治国家建设
主题三:我国司法改革的若干问题
第二编 民商法、经济法
主题四:民事立法与民法学习
第三编 行政法
主题五:冤假错案与国家赔偿
第四编 刑事法
主题六:人权公约与刑事法治
主题七:人格刑法观思考
主题八:刑事政策执法层次与办案效果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
主题九:从李庄案看律师伪证罪
第五编 律师制度
主题十:律师看法学研究——与法硕的谈话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