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汉代绘画形态中的循环因素研究

汉代绘画形态中的循环因素研究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文物出版社
  • 作者: 王伟 著
  • 出版日期: 2016-12-01
  • 商品条码: 978750104713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0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4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汉代在中国美术发展目前,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特殊时期。以往对汉代绘画艺术的研究多集中在历史学、考古学、关学、美术史等范畴以内,以艺术形式的自律性作为切入点并触及视觉心理深层的研究成果数量少且缺乏系统性。王伟编著的《汉代绘画形态中的循环因素研究》首先对存世的汉代墓葬绘画作品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客观描述与归类。其次,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视觉心理剖析,阐明汉代绘画形态中存在着一种知觉式样,即循环因素,并进一步证实循环是汉代人普遍存在的审美心理趋向,具有独特的民族性。再次,通过文献史料的考证,从两汉的思想背景与观念形态中挖掘循环因素产生的根源。很后是对循环因素的源流及其延续的探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本书试图将艺术史、视觉与观念三者结合起来。
通过研究,笔者认为循环因素不仅存在于汉代绘画的形态中,而且还不同程度地蕴含于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循环”现象跟汉代人对生命的认识是一致的.即:整个世界是一个流动、通畅、生生不息的生命整体,而艺术作品正是他们的世界观在艺术造型中的具体呈现。中华民族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这种体验与认识,而且在其造型艺术中已经表现出来。在世界经济优选化、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对循环因素的阐释与研究,不仅有助于保持民族绘画艺术的独立性,而且有助于促进民族绘画的创新与发展。
作者简介
王伟,1974年生于河南濮阳。199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00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10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为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术学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河南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发表《汉代墓室壁画形态中的“频闪效应”》《论汉代绘画空间透视中的循环因素――以四川成都东汉庭院画像为例》《功能与实体――卜千秋汉墓壁画与庞贝秘仪庄壁画造型风格比较》等论文二十余篇,有个人绘画作品集出版。画作多次参加重量美展和学术邀请展并获奖,部分作品被有关机构或个人收藏。
目录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三 研究现状
四 研究对象与方法
第一章 两汉绘画概说
第一节 两汉绘画概述
一 大一统的历史文化背景
二 存世的两汉绘画
第二节 两汉绘画的形态特征
一 形态结构的概念
二 两汉绘画形态的结构组合特征
第二章 汉代绘画形态中的循环因素.
第一节 循环的视觉心理描述
一 循环的动力来源
二 循环的环性特征
三 循环的连贯性
第二节 汉代绘画形态中循环因素的呈现
一 规则形态中的循环因素
二 不规则形态中的循环因素
三 汉代绘画空间中的循环因素
第三节 循环的民族心理取向
一 汉代民族审美心理的共性
二 汉代绘画独特的视知觉特征
第三章 汉代绘画中循环因素的心理根源
第一节 两汉人的生命意识
一 贵生的历史背景
二 两汉人的个体生命观
三 两汉人的宇宙生命观
第二节 汉代绘画艺术的生命精神
一 两汉人的关联性思维
二 两汉人的绘画生命观
第三节 古希腊罗马与汉代审美意识的差异
第四章 汉代绘画形态中循环因素的溯源与延续
第一节 循环因素的溯源
一 战国以前绘画中的循环因素
二 战国到两汉绘画中的循环因素
第二节 循环因素的延续与升华
一 六朝隋唐绘画中的循环因素
二 五代宋元绘画中的循环因素
三 明清以来绘画中的循环因素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