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1部分: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型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第7-1部分:基本通信结构原理和模型

  • 字数: 196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作者: 国家能源局 发布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6-09-01
  • 商品条码: 155123327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98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5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靠前电工委员会(IEC)TC57委员会于2004年完成制定并发布了IEC61850《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标准的靠前版文件。该标准是基于通用网络通信平台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靠前标准。该标准具有一系列特点和优点∶分层的智能电子设备和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根据电力系统生产过程的特点,制定了满足实时信息和其他信息传输要求的服务模型;采用抽象通信服务接口、特定通信服务映射以适应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要求;采用对象建模技术,面向设备建模和自我描述以适应应用功能的需要和发展,满足应用开放互操性要求;快速传输变化值;采用配置语言,配备配置工具,在信息源定义数据和数据属性;定义和传输元数据,扩充数据和设备管理功能;传输采样测量值等。并制定了变电站通信网络和系统总体要求、系统和工程管理、一致性测试等标准。迅速将此靠前标准转化为电力行业标准,并贯彻执行,对于提高我国变电站自动化水平、促进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实现互操作性很好重要。我国于2004年至2006年,将其翻译引进,等同采用为电力行业标准DL/T860。
目录
前言VII
引言IX
1范围1
2规范性引用文件1
3术语和定义2
4缩略语3
5DL/T860的概念综述4
5.1目的4
5.2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拓扑和通信功能5
5.3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信息模型6
5.4由DL/T860.74中定义的逻辑节点建模应用7
5.5数据的语义9
5.6交换信息的服务11
5.7服务映射到具体通信协议12
5.8自动化系统配置13
5.9本章小结14
6DL/T860的建模方法14
6.1应用功能和信息的分解14
6.2用逐步合成方法创建信息模型15
6.3IED合成的例子18
6.4信息交换模型18
6.4.1概述18
6.4.2输出模型19
6.4.3输入模型22
6.4.4统计和历史统计数据模型29
6.4.5系统功能模型32
7应用视角33
7.1概述33
7.2第一步建模逻辑节点和数据34
7.3逻辑节点的模式(Mode)和行为(Behaviour)37
7.4监控功能的测量范围和告警的使用37
7.5对控制操作限制访问的数据37
7.6用于由逻辑节点所描述的闭锁功能的数据38
7.7用于逻辑节点输入/输出闭锁的数据(运行闭锁)38
7.7.1概述38
7.7.2闭锁输入命令38
7.7.3闭锁过程输出39
7.7.4闭锁振荡输入39
7.8用于测试的数据39
7.8.1概述39
7.8.2仿真多播信号39
7.8.3用于测试的输入信号40
7.8.4测试模式40
7.9用于扩展日志功能的逻辑节点41
8设备视图(Deviceview)42
8.1概述42
8.2第二步建模逻辑设备模型42
8.2.1逻辑设备概念42
8.2.2设备铭牌43
8.2.3网关和代理44
8.2.4监视外部设备健康状况(health)的逻辑设备45
8.2.5逻辑设备管理层次结构45
9通信视图(Communicationview)46
9.1概述46
9.2本标准的服务模型47
9.3虚拟化(virtualization)49
9.4基本信息交换机制49
9.5客户?服务器组成部件51
9.5.1服务器51
9.5.2客户?服务器角色52
9.6逻辑节点和逻辑节点通信52
9.7设备内部和设备之间的接口53
10物理设备、应用模型和通信交汇点54
11DL/T860.72、DL/T860.73、DL/T860.74之间的关系55
11.1类定义细化55
11.2例1逻辑节点和数据类55
11.3例2DL/T860.72、DL/T860.73、DL/T860.74之间的关系59
12形式规范方法60
12.1ACSI类定义60
12.2类建模60
12.2.1概述60
12.2.2公用数据类61
12.2.3逻辑节点类64
12.3服务表65
12.4引用实例66
13名字空间68
13.1概述68
13.2DL/T860.7×定义的名字空间69
13.3名字空间规范72
13.3.1概述72
13.3.2规范72
13.4引用名字空间的属性73
13.4.1概述73
13.4.2逻辑设备名字空间属性(ldNs)74
13.4.3逻辑节点名字空间属性(lnNs)74
13.4.4数据名字空间属性(dataNs)74
13.4.5公用数据类名字空间属性(cdcNs)74
14类的新版本和类扩展的公共规则75
14.1概述75
14.2基本规则75
14.3逻辑节点类的规则75
14.3.1标准化逻辑节点类的使用75
14.3.2由第三方对标准化逻辑节点类的扩展76
14.3.3新的逻辑节点类76
14.3.4名字空间的所有者制定的标准化逻辑节点类新版本76
14.4公用数据类和控制块类的规则77
14.4.1新的公用数据类和控制块类77
14.4.2标准化公用数据类新版本77
14.4.3控制块类新版本77
14.5专门功能和复杂功能的逻辑节点的多个实例177
14.5.1时限过电流的例子77
14.5.2距离保护的例子77
14.5.3电力变压器的例子78
14.5.4辅助电网的例子78
14.6采用数字扩展数据的特例化78
14.7新逻辑节点的例子79
14.8新数据的例子79
附录A(资料性附录)逻辑节点和数据概述80
附录B(资料性附录)数据在各个逻辑节点的分配83
附录C(资料性附录)变电站配置语言(SCL)的应用85
附录D(资料性附录)在未来的扩展中采用逻辑节点概念87
附录E(资料性附录)逻辑节点和PICOM之间的关系91
附录F(资料性附录)将ACSI映射到实际通信系统92
参考文献98
图1DL/T860建模和映射部分之间关系5
图2变电站自动化拓扑例子6
图3概念性建模方法6
图4逻辑节点信息分类9
图5设备的构建(原理)9
图6树形位置信息(概念性)11
图7服务摘录12
图8通信映射的例子13
图9本章小结14
图10分解和组合过程(概念性)15
……
图76取自多个名字空间的实例71
图77被继承的名字空间71
图78基本扩展规则框图75
图B.1控制和继电保护逻辑节点组成一个物理设备的例子83
图B.2合并单元和采样值交换(拓扑)84
图B.3合并单元和采样值交换(数据)84
图C.1逻辑节点的SCL应用(概念性)85
图C.2数据的SCL应用(概念性)86
图D.1无缝通信(简化)87
图D.2新逻辑节点的例子88
图D.3控制中心视图和映射到变电站视图的例子89
图E.1在子功能(逻辑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91
图E.2PICOM和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之间的关系91
图F.1ACSI映射到应用层92
图F.2ACSI映射(概念性)93
图F.3映射到通信栈/协议集的ACSI93
图F.4映射到MMS(概念性)94
图F.5映射方法94
图F.6映射到MMS有名变量的详细描述95
图F.7MMS有名变量(过程值)的例子95
图F.8使用MMS有名变量和有名变量表96
图F.9MMS信息报告报文96
图F.10映射例子97
表1逻辑节点组7
表2数据的语义10
表3XCBR逻辑节点类(概念性)16
表4数据描述17
表5整数状态设置摘录22
表6数据访问方法的主要特征26
表7ACSI的服务模型和服务47
表8断路器逻辑节点例子56
表9可控双点(DPC)57
表10ACSI类定义60
表11单点状态公用数据类(SPS)61
表12品质组件属性定义62
表13基本状态信息模板(摘要)63
表14触发选项63
表15通用逻辑节点类定义
表16逻辑节点铭牌公用数据类(LPL)73
表17公用数据类摘要73
表A.1测量值数据类摘录80
表A.2公用数据类列表节选8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