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借鉴与发展中苏教育关系研究1949-1976

借鉴与发展中苏教育关系研究1949-1976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李涛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0-09-03
  • 商品条码: 9787533867232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站在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的新世纪起点上;我们发现教育与知识经济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知识经济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及社会的进步、财富的增长、实力的增强将越来越多地取决或依赖于知识生产的水平和知识创新的能力。而知识的生产、积聚、传播及技术的进步、更新都将直接依赖于教育本身的发展。离开了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知识经济就会失去其真实的内容,面对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发展提出的要求,为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挑战,靠前社会无不高度重视各个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甚至把它提到了全于社会发展的整体战略地位上来。
作者简介
李涛,1997年于杭州大学获历史硕士学位,2004年于浙江大学获教育学博士学位,2005年9月进入华东师范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为浙江省委党校省情研究所所长,浙江省“跨世纪151人才”培养对象,主要从事中外制度比较及政治现代化问题研究。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专家组咨询委员,浙江省当代靠前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浙江台湾研究会理事。近年来参与重量课题两项,独立主持省级课程一项、厅局级课题七项;在《二十一世纪》《东南大学学报》《河南大学学报》《山西大学学报》《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等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目录
总序
导论
第一章  对外教育交流潮流的转变
  第一节  中苏(俄)教育关系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国内外政治格局的变化对教育交流的影响
第二章  1949-1976年中苏教育交流概述
  第一节  中苏教育交流的兴起阶段(1949-1953年)
  第二节  中苏教育交流的繁荣阶段(1953-1960年)
  第三节  中苏教育交流的萎缩阶段(1960-1966年)
  第四节  中苏教育交流的停滞阶段(1966-1976年)
第三章  中苏教育交流途径之一:留苏学生群体研究
  第一节  建国初期我国留苏教育的概况
  第二节  我国留学生在苏联的学习和生活
  第三节  建国初期我国留苏学生的基本特点
  第四节  留苏教育对于国内事业的影响
第四章  中苏教育交流途径之二:苏联专家在中国
  第一节  建国初期苏联教育专家来华政策的演变
  第二节  苏联教育专家在中国的工作和生活
  第三节  来华苏联教育专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影响
第五章  苏联教育影响之一:从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看苏联教育模式的导入
  第一节  20世纪50年代我国高校院系调整工作概况
  第二节  从院系调整的结果看苏联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对20世纪50年代高等学校院系调整的评价
第六章  苏联教育影响之二:苏联教育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第一节  对杜威教育理论的批判运动
  第二节  苏联教育理论的全面导入
  第三节  苏联教育理论对我国产生的影响
第七章  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对苏联教育模式的调适
  第一节  在“独立自主”的旗帜下
  第二节  “教育革命”中对苏联教育模式的反思
  第三节  对1958年“教育革命”的评价
第八章  “”中对苏教育交流的停滞
  第一节  “”初期对外教育交流工作的停滞
  第二节  “”中教育交流工作停滞的理论反思
  第三节  “”中后期对外教育交流的缓慢恢复
结语
中苏教育交流大事记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