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相辉 一个人的复旦叙事

相辉 一个人的复旦叙事

穿越时空,寻找百年名校足迹;相映成辉,再现一代大师风华——《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向复旦大学115 周年校庆献礼!
  • 字数: 33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作者: 读史老张 著
  • 出版日期: 2020-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265528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362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是一部以文史散文的形式串连校史的著作。复旦创办于1905年,建校初还只是一所私立学校,经过几代复旦人筚路蓝缕、艰辛努力,现已成为屹立上海、享誉海内外的百年名校。它是怎样走到这一步的?《相辉》一书所反映的年代,以建校1905年起,讫于20世纪八十年代,作者希望通过对复旦大学消逝的校园风景、远去的人物背影的追寻,去拼接、描述百多年来复旦人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道路。这条道路,既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目标一致,又反映了海派文化、上海特色,具有复旦人的独特印记。本书的艺术特色在于,它不是用历史学家常用的表述方式去记录历史,而是用散文家的笔法去描摹历史。书中不少细节、场景与人物对话,鲜活生动、悲喜交集,真实而有趣。过去,这样的叙述手法往往为不少正统史家轻忽,以致许多历史论著会让读者敬而远之。作者读史老张表示,他之所以不厌其烦,注重细节刻划、人物对白,一是觉得,细节才是宏大历史叙事中最出彩的部分,“复旦背影”正是由无数个细节组成的;二是为了举重若轻、化繁为简。“以生动的细节串连文字,应该是一条历史叙述与表达的新路。” 同时,作者在散文叙事和内容编排上,又非常遵循“还原真相”的历史逻辑。一方面,用轻盈的文字来述说沉重的历史,让读者感到平易近人,亲切而又有可读性;另一方面,在散文架构中,又保证了书中所写的每一道风景、每一个人物、每一则故事,均有档案依据与史料出处,绝非来自虚构。
内容简介
《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精)》是一部以文史散文的形式串连校史的著作。分四辑: 第一辑“风景”,从复旦校园里的老地标出发,去发掘与之对应的人物与往事。复旦相伯堂、简公堂、奕住堂、子彬院、登辉堂、燕园和光华大道等,是复旦校史的见证者。踏访或阅读它们,简公堂里的复旦剧社、大操场上的学生义勇军、子彬院门口的校车、“复旦村庄”里的食堂、登辉堂里的戏曲与话剧、“南京路”(今光华大道)上的墙报与“BBS”等往事,就会呼之欲出、扑面而来。 第二辑“背影”,是从回忆录、档案和其他史料中发掘出的名人故事。这些名人,有的英名远扬,有的已被淡忘,有的一生献给复旦,也有的只是一度与复旦交集(如求学复旦的靳以、离开胡适的曹诚英、曾被淡忘的章益、不愿任专任教授的顾颉刚、桀骜不驯的王造时、爱唱京戏的卢鹤绂、曾住过复旦宿舍的萧红、与复旦剧社同台演戏的李丽莲、与复旦擦肩而过的邵洵美以及在子彬院前留下青春倩影的李子云等)……在本书中,作者试着让他们同演一出“复旦背影”的大戏,通过作者的优美文笔,可以看到,在“复旦”的舞台上,他们永远大放异彩。 第三辑“周边”,作者将视野拓展到复旦周边环境。1922年,复旦在江湾立校,改变了江湾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生态。复旦的“护城河”、老校门,江湾的“新市区”、五角场,以及政民路、四平路、国权路、国年路、翔殷路、邯郸路等马路,都是“周边”需要环顾、扫描的对象。江湾立校,提升了复旦校外的人文气质、定义了复旦人的朋友圈;反过来,走马塘、界泓浜、叶家花园、江湾镇和翔殷路等,也培育、造就了独一无二的复旦精神。 第四辑“灯下”,收集了作者的部分校史随笔与感想。“灯下”的范围,涵盖与大学校园有关的书籍、电影与戏剧等,如《谭其骧传》《无问西东》和《陈望道》等,灯下读史品艺,可以进一步理解复旦历史和复旦精神,进而引发对“大厦”与“大师”关系的重新思考。 总之,读者在阅读本书时,可以不必正襟危坐,就能轻松愉悦地与复旦的历史人物对话;不必亲临校园,就能体验独特的复旦精神与文化——这也正是作者寻找“远去的复旦背影”、坚守“一个人的复旦叙事”的初心。
目录
序采一片绚丽卿云
第一编风景
“飞”入复旦的燕园
复旦剧社:从简公堂到卡尔登
100号里的大师与小人物
壁报:曾经“风花雪月”,更有“刀光剑影”
操场上的学生义勇军
无锡与复旦的两次“相遇”
嘉陵江畔青春灿烂
文人荟萃的复旦“村庄”
谁还记得复旦门房
校车,从历史深处驶来
我的心,离复旦食堂很近
复旦版话剧《红岩》幕后
“南京路”的晦暗与光华
那个年代的复旦“BBS”
1978年的“开学装备”
亲历德斯坦总统大礼堂演讲
第二编背影
在复旦校园,寻找李老校长
“记于江湾”:丰子恺与复旦校歌
一位新闻系创办者的肖像解读
大学时代的靳以
“延安丽人”李丽莲
洪深最后的牵挂
离乱中,萧红与北碚复旦相遇
双面陈昺德
一代名媛的执教情缘
曹诚英:离开胡适的日子
邵洵美与复旦教授的交往
登辉堂建造:被淡忘的校长日程
顾颉刚为什么不做“专任教授”
李子云的军装照
1957年7月3日的王造时
名教授的梨园逸事
峰峦如聚:远观历史系老先生
速写沈渭滨
第三编周边
复旦的“护城河”
曾经落寞的五角场
当五角场遇上复旦
邯郸路:与复旦共沧桑
为啥叫“邯郸路”
政民路与复旦后门
复旦教授的“拉丁区”时代
国权路与国年路
四平路的人文之光
消失了的灵丘路
第四编灯下
李登辉校长的文学形象
《顾颉刚日记》中记载的任职复旦始末
《悠悠长水:谭其骧传》中难得的细节
名教授日记里的“五角场”
以诗纪传缅想名师
《靳以日记书信集》的独到之处
电影《无问西东》之外的“跑警报”
我看校园话剧《陈望道》
附录
复旦大学历任校长名录
复旦老建筑一览
人名音序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