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超(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法与应用

超(超)临界机组控制方法与应用

  • 字数: 495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 作者: 刘维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0-02-01
  • 商品条码: 978750839038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5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4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以火电机组自动控制为背景,介绍了工程中机组协调控制,汽轮机与锅炉各个子系统调节控制的工程实现方法及DCS系统的相关问题。
    在介绍实用控制方法的同时,为了将这些方法提高到理论的高度,本书对比了模拟、数字控制系统的特性.提出了控制周期、闭环工作周期的概念;利用闭环工作周期概念,得到了常见动态环节的“相位、动态增益”计算方法;采用这些解析公式,证明了串级调节回路的若干基本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串级调节回路的“相位、工作周期”设计方法。
    本书计算了不同串级回路的特性,如给水系统、蒸汽温度系统、汽轮机控制系统等,这些实例计算的结果可供工程参考;同时,本书利用量化计算,比较了模拟、数字装置的可控性差异。提出了对数字控制装置快速性、确定性的技术要求。
    本书介绍的串级回路设计、分析方法,适用于热工受控过程,也适用于一般工业过程。因此,本书适用于热工及一般自动化工程工作者,并可作为控制工程类研究生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刘维,北京市人,北京和利时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原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研究员级不错工程师。1978年入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1981年获控制理论及应用专业工学硕士学位。同时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智能控制与智能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控制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前言
绪论
第1章 模拟调节系统和数字控制系统
  1 运算放大器和模拟调节系统
    1.1 运算放大器和虚拟地原理
    1.2 模拟调节器的运算原理
    1.3 运算与实现的装置系统
    1.4 模拟与数字控制装置的差异
  2 线性系统的零点、极点描述和频率响应特性
  3 常见系统的延迟计算
    3.1 单极点系统
    3.2 可化为单极点的双极点系统
  4 结果和评述
第2章 闭环动态过程和串级调节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
  1 闭环控制回路的基本概念
    1.1 负反馈和小偏差调节
    1.2 增益、相位和闭环工作周期
    1.3 闭环回路的信号衰减
  2 常见工艺环节的动态增益、相位移计算
    2.1 纯延迟环节
    2.2 比例环节
    2.3 积分环节
    2.4 比例一积分调节器环节
    2.5 微分环节
    2.6 比例一微分调节器环节
    2.7 比例一微分一积分调节器环节
    2.8 一阶惯性环节
  3 电站工艺过程中重要的一阶惯性环节分析
    3.1 汽轮机转子的转动方程
    3.2 流量、容积、液位系统
  4 锅炉给水系统分析和串级PI调节回路的设计方法
    4.1 汽包锅炉给水工艺系统的描述
    4.2 锅炉给水工艺系统的流速分析
    4.3 控制性能的判别和优化准则
    4.4 串级调节系统的特性分析
  5 串级Pl调节器特性的评述
  6 给水串级调节回路的设计方法
    6.1 给水系统内环路Pl控制器的设计
    6.2 汽包水位控制回路Pl调节器的设计
    6.3 抗负荷扰动的前馈回路设计
    6.4 计算实例
  7 串级回路中内、外环路的耦合度
    7.1 给水串级调节器系统的隔离度计算
    7.2 一般串级调节器的隔离度分析
  8 本章结束语
第3章 可控性和控制周期
  1 数字控制器的可控性和控制周期
    1.1 控制周期(T0)的定义
    1.2 控制周期是不可控环节
    1.3 汽轮机控制系统(DEH)及其控制周期
    1.4 锅炉给水控制系统的控制周期分析
    1.5 结果的讨论
  2 控制周期To与闭环动态调节过程
    2.1 控制周期(To)相当于一个纯延迟环节
    2.2 汽轮机控制系统的结构
    2.3 阀位调节回路工作周期的计算
    2.4 转速调节回路工作周期的计算
    2.5 不同控制策略的比较
  3 常用控制模块的在线、递推算法和确定性问题
    3.1 不完全微分算法
    3.2 比例+积分+前馈调节算法(PIF)
    3.3 比例+积分+微分+前馈调节算法
    3.4 一阶惯性算法
    3.5 最小二乘滤波算法(LSF)
    3.6 变化率的最小二乘算法GRD(Gradient)
    3.7 超前滞后校正算法
  ……
第4章 大型机组的协调控制策略及实现方法
第5章 直流锅炉的给水控制系统
第6章 燃料及磨煤机控制系统
第7章 通风系统的控制策略
第8章 蒸气温度控制系统
第9章 汽轮机控制系统
第10章 信号测量及I/O技术
第11章 信号的故障诊断及冗余
第12章 集散控制系统技术的展望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