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户灌溉行为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湖北漳河灌区为例

农户灌溉行为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湖北漳河灌区为例

  • 字数: 2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 黎红梅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0-05-01
  • 商品条码: 978710914330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21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以湖北漳河灌区为例,系统研究了我国农户灌溉行为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理论框架清晰,对今后从社会经济领域以及从微观角度探讨粮食生产问题具有理论借鉴意义;利用计量经济模型等方法分别从村民组层面、农户层面对农户灌溉行为及其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运用“一步法”随机前沿生产模型度量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以及评估影响技术效率的外生性因素。避免了“二步法”中存在的假设“悖论”。
内容简介
    我国是水稻生产大国,总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多,经济快速发展对稻谷需求量日益增长,在耕地有限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已不再是某一个领域的事情,而是多方面,多途径的。在依靠投入要素增加产量受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制约;依靠采用农业新技术提高产量又是一个长期过程,因此,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在2007年爆发优选粮食危机后,受到少见关注。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少,人口多,经济发展快速的国情,加剧了水资源供求矛盾。农业又是用水需求优选的产业,水稻还是所有农作物中对水需求优选的农作物,因此,在灌溉用水有限的条件下,研究农户灌溉行为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
    本研究的总目标是:增强农户灌溉行为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灌溉水资源利用效果的理解,包括对现行灌溉水资源“准公共产品”制度的理解,即从农户通过对一般生产行为方式自主选择,来分析提高粮食安全生产的政策含义。
    本研究根据样本地调查,将农户灌溉行为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村民组集体水管理。由于这种集体行为统一由村民委员会管理,视其为有组织的集体灌溉行为。二是农户联合小组。农户联合小组由村民组内3~5个农户为达到减少用水成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障水稻生产用水需求的共同目的,自发形成的小集体利益集团,视其为自发的集体灌溉行为。三是农户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是否运用节水灌溉技术,这是农户的一种生产行为选择,也是农户灌溉行为方式的选择,视其为个体灌溉行为。
    本研究基于湖北漳河灌区2006—2007年村民组和农户调查的数据库,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分别对三种灌溉行为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在实证分析中,运用普通很小二乘法(OLS)回归分析了影响村民组集体水管理的因素以及影响农户运用干湿交替(AWD)节水灌溉技术的因素;运用Probit回归分析了影响农户联合小组形成的因素。得到的实证结果如下:
    (1)高社会资本的村民组能提高村民组集体水管理成功的可能性。因为关系紧密的人们相互间能规避“搭便车”的投机行为,有助于制定涉及大家共同利益的规章制度,并减少这些规章制度贯彻执行的监督成本。
    (2)在种植农作物种类同质性高的村民组,成功的集体水管理更容易实施。如果一些农户种植不同农作物或土地荒芜,在农户间协调水分配将更困难,因为不同农作物对灌溉水量的要求不同,导致用水量的计量难度加大;还因为不同农作物对灌溉水的需求时间不一致,增加了集体水管理成本。而村民组种植农作物的高同质性,将减少农户间协调水分配的交易成本。
    (3)具有高社会资本的村民组倾向不形成农户联合小组。当村民组具有高社会资本,农户间相互监督变得容易,能规避农户过度灌溉行为,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就没有必要形成联合小组;村民组的灌溉水源丰富时,农户不倾向形成联合小组。如果村民组具有丰富的灌溉水源,有些水源是收费的,有些当地水源是免费的,在这种客观条件下,农户联合小组形成就很困难。因为一些农户灌溉用水取自当地免费水源的可能性就越高,这些农户就不愿意形成联合小组和联合小组内其他成员一起分担协调成本和灌溉用水费;只有当村民组水源有限且社会资本低的时候,农户联合小组才会倾向形成。因为村民组灌溉水源丰富是限制农户形成联合小组的客观条件,而村民组社会资本的高低体现了农户形成联合小组的主观意愿。只有在具有很强的主观意愿,客观条件又允许的情况下,农户联合小组才会形成。当村民组的社会资本低的时候,农户形成联合小组的愿望越强,同时,村民组灌溉水源少,客观上又促使农户联合小组的形成。
    (4)村民组成功的集体水管理会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因为灌溉是影响水稻生长和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灌溉用水在水稻生产的关键阶段(如移栽,灌浆)缺乏或者不充分,则会降低水稻产量。成功的集体水管理有助于水稻在生产需水的关键环节及时的获得充足的灌溉用水。研究结果还发现样本地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平均为80%,说明本研究样本地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还有20%提高的潜在空间。
    (5)在社会资本低且有丰富灌溉水源渠道的村民组,农户联合小组不能够形成,就不能规避农户的过度灌溉行为,这样,农户倾向不运用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技术(AWD)。研究结果还发现无论农户联合小组是否形成,都能提高农户运用干湿交替节水灌溉技术(AWD)的可能性。
    (6)农户联合小组形成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具有正的效应。
    (7)运用AWD节水灌溉技术能提高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表明节水灌溉在样本地,不仅能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还对提高水稻生产的技术效率,提高水稻产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本研究认为政府应积极发挥农民自发组织能够积累社会资本的功能,以提高村民组集体灌溉用水管理能力;重视在农村地区开发对农民具有长远利益的项目,以减少机会主义,提高社会资本和水资源利用效率。此外,政府应大力鼓励农户联合小组适宜发展,提高农户自主组织,自主治理能力;重视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的普及是提高水稻生产技术效率,保障粮食安全生产,节约灌溉用水资源的重要途径。
目录

前言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第三节  研究假设
  第四节  研究范围与研究流程
  第五节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六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技术效率研究述评
  第二节  影响集体行为因素研究述评
  第三节  节水灌溉技术运用与水稻产量关系研究述评
  第四节  对本文的启示
第三章  理论基础
  第一节  农户经济行为理论
  第二节  集体行为理论
  第三节  社会资本理论
  第四节  公共池塘资源理论
  第五节  交易费用理论
第四章  研究背景
  第一节  湖北自然资源条件
  第二节  湖北水稻生产概况
  第三节  漳河灌溉水系基本情况
第五章  数据来源
  第一节  样本抽样方法
  第二节  问卷设计与调查内容
  第三节  调研过程
第六章  村民组集体水管理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效应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集体水管理的度量
  第二节  村民组集体水管理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度量技术效率的随机前沿面理论模型选择
  第四节  村民组集体水管理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农户形成联合小组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影响农户联合小组形成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二节  农户联合小组形成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运用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影响实证分析
  第一节  节水灌溉技术及其度量
  第二节  影响节水灌溉技术运用因素的实证分析
  第三节  节水灌溉技术运用与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关系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九章  全文总结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全文总结
  第二节  对策建议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