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数字化的青年

数字化的青年

  • 字数: 26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广东有限公司
  • 作者: (美)喀薇丽·萨布拉玛妮安(Kaveri Subrahmanyam),(捷克)大卫·斯迈赫(David Smahel) 著;雷雳 等 译;周宗奎,雷雳 丛书主编 著
  •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商品条码: 97875100802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6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从社交网络、即时通讯到短信息,作者们创作了一个相关指南,不仅仅是对发展理论和意义的描述。除了数字化交往的广泛应用,整本书的内容体现了国际化的敏感性和理解,有助于理解计算机在全球各群体间应用的差异性。本书中还提到了一些特殊主题包括:网络中的性、网络身份和自我展示、道德、伦理和公民参与性,计算机与健康,暴力、网络欺负和网络成瘾行为。
作者简介
Kaveri Subrahmanyam(喀薇丽·萨布拉玛妮安),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教授,以及洛杉矶儿童数字媒体中心的副主任。她利用发展理论来理解年轻人与数字媒体的交互作用。通过使用量化技术和质性技术,她研究了年轻人的数字世界,包括视频游戏、聊天室、博客和诸如MySpace及Facebook这样的社交网站。

David Smahel(大卫·斯迈赫),是捷克共和国马萨里克大学社会研究学院的副教授。他的主要兴趣是青少年及其在互联网上的行为。David的研究关注在线风险、自我认同的发展及其在虚拟世界中的影响、在线沟通、虚拟恋爱关系及友谊,以及互联网上的成瘾行为。

雷雳,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认定心理学家;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华中师范大学)。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学分会副理事长。雷雳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互联网与青少年发展”的研究。
马晓辉,博士,河北大学心理学教师,研究兴趣为互联网心理学。
张国华,博士,温州医科大学心理教师,研究关注个体的网络心理与行为。
周浩,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博士研究生,研究兴趣为互联网心理学。
目录
第一章青少年的数字世界:引言
一、新兴媒体:硬件与内容的界限正变得含混不清
二、世界互联网计划
三、青少年使用的在线应用与数字背景
(一)社交网站
(二)发送短信
(三)博客和微博
(四)网络电话应用
(五)即时通讯
(六)在线游戏
(七)聊天室
(八)虚拟世界
(九)公告牌
(十)下载音乐和视频
四、数字化沟通环境的特征
(一)无实体用户
(二)匿名性
(三)基于文本的沟通
(四)自我表露和去抑制
(五)表情符号的使用
(六)媒体多任务并行和多任务并行
五、对年轻人的数字世界进行研究
(一)逻辑上的考虑
(二)方法学上的考虑
六、本书的目的和组织架构
第二章青少年发展与其在线行为:理论框架
一、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
(一)青少年期的变化
(二)发展任务问题
(三)背景因素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
二、数字媒体和青少年发展
三、理解青少年在线行为的理论框架:结构共建模型
四、结论
第三章互联网上的性:性探索、网络性爱与色情
一、青少年的性特征
二、“性”网络环境的特征
三、网络性探索
(一)构造和呈现网络“性自我”
(二)网络性爱:在线性对话
四、访问网络显性性内容
(一)青少年上网时显性性内容的接触问题
(二)显性性素材接触的相关因素
(三)显性性素材接触的效果
(四)接触性暴力素材
(五)青少年性少数群体与互联网
五、结论
第四章建构在线自我认同:自我认同探索和自我呈现
一、青少年期的自我认同
二、在线自我呈现和虚拟自我认同
三、青少年的在线自我认同建构
(一)在线自我呈现的工具
(二)博客和个人主页里的自我认同表达和自我呈现
(三)社交网站上的自我认同表达和自我呈现
(四)在线行为和自我认同状态
(五)在线种族认同
(六)自我认同实验和假装
……
第五章亲密感与互联网:与朋友、恋人及家人的关系
第六章数字世界与做正确的事:道德、伦理和公民参与
第七章互联网使用和幸福感:对身体和心理的影响
第八章技术与健康:互联网使用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
第九章什么时候会过头?过度的互联网使用与成瘾行为
第十章互联网的阴暗面:暴力、网络欺负和受欺负
第十一章促进正面、安全的数字世界:父母和教师能为青少年做些什么
第十二章青少年的数字世界:结论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