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

张学良三次口述历史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 作者: 窦应泰 著作
  • 出版日期: 2002-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7513400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422
  • 出版年份: 2002
定价:¥2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序章
    2002年,“口述历史”将公布于世
    2001年10月14日夏威夷时间20点50分(北京时间15日下午2时50分),一位走过了整整一个漫长世纪的中国老人,在美国檀香山一家名叫史特劳比的教会医院里,溘然长逝了。他的名字叫张学良!就在张学良逝世的当天,中央、中国国家从北京向美国夏威夷发出了一封唁电。唁电说:
张学良先生亲属:
    惊悉张学良先生逝世,十分悲痛。我谨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表示深切哀悼!
    张学良先生是伟大的爱国者。65年前,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以爱国的赤诚之心,秉持抗日救亡的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联共抗日,为结束10年内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实行全民族抗战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堪称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此后,张学良先生虽长期遭受不公正待遇,却始终淡泊荣利,晚年仍心系海峡两岸和平统一大业,企盼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张学良先生的很好功勋和爱国风范,彪炳青史,为世人景仰。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远怀念张学良先生。
    张学良先生千古!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    
    2001年10月15日
    张学良在美丽的夏威夷海边,已经静静地生活了八个年头。
    1993年冬天,这位古稀老人带着他的夫人赵一荻,悄悄地离开了他幽居几十年的台湾,飞到这四季如春的海岛上来了。从那时起他每天和赵四小姐双双出现在希尔顿大酒店前面的海滩上。在这里他和夫人隔海眺望着水天相衔的地方。那里就是他们可望而不可及的祖国。那时,张学良面对着波滔汹涌的大海,脑际里常常会跳出这样的诵叹:
    人言落日是天涯,
    望尽天涯不见家。
    就在他和夫人因年迈体弱不能返回东北故里的时候,张学良曾经两次派他的儿子张闾琳,从大洋彼岸的美国,飞回祖国,飞回他梦绕魂牵的东北。去实现他多年企盼却始终无法实现的归乡之梦!在2001年秋天将要到来的时候,年已101岁高龄的张学良将军,在9月28日终于病倒了!
    在此之前,与他相依相随的红粉知己赵一荻女士,已在一年前病殁于夏威夷。现在,张学良也住进了檀香山这家美国教会医院。在住进史特劳比医院之初,张学良神志尚且清醒。然而,由于老人的体质较为脆弱,病势又来得很好迅猛,所以他很快就陷入人生很后的弥留。在人生很后的日子里,他只能依靠插管进食。在多次紧急抢救无望的情况下,老人在神智清醒的时候,几次要求拔掉插在他身上的所有管子。10月10日,医护人员不得不同意了患者的请求,把缠绕在老人身上的所有管子一一摘除。一年前,他的夫人赵一荻女士,就是在医护人员尊嘱拔去插在她身上几支管子以后悄然逝去的。可是,张学良在拔去所有维系生命的管子以后,他居然以顽强的毅力又坚持了几天几夜,一直延至10月14日晚上,一代历史巨人才溘然长逝!
    10月23日上午,檀香山天高云淡。
    一列长长车队从植香山史特劳比医院起程,沿着一条通往墓地的柏油公路,缓缓前进。那是护送张学良灵枢的车队。这支由五百多人组成的送葬队伍,在高高的秋天云空之下,向距檀香山不远的“神殿之谷”方向缓缓移动着。几十辆大大小小的轿车在悲哀凝重的氛围中,似在庄严地完成着一项历史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是在把一位在中国近代目前占有一席之地的传奇人物,送完他人生旅途中的很后一站!
    在安葬棺木之前,张学良的灵枢运至博思威殡仪馆。
    在这里,花圈层层,挽联如雪。来自祖国大陆和台湾以及海外的友人们,将在那里面对覆盖着簇簇艳丽鲜花的张学良铜棺,举行一个很后的告别仪式。这次追思会,仍然如一年前赵四小姐去世时一样,由从台湾专程赶到美国的周联华牧师亲自主待。在张学良那具深黄色的铜棺前面,簇拥着一队队肃穆的人群。他们是以真诚的悲哀与对故去者很虔诚的怀念,向死者进行很后的缅怀。(节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