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

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

  • 字数: 280.0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 牛还鹏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0-12-01
  • 商品条码: 978710915280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71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耕地一方面能够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产生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环境和维持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生态效益与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社会效益。但由于这种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被置于了公共领域,具有显著的外部性和公共物品属性,使得耕地所产生的生态和社会效益未能纳入到耕地利用收益之中。这样,在忽视耕地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土地利用机制下,耕地利用比较收益低下,耕地利用者和经营者的耕地保护意愿降低,并产生比较利益下的耕地非农化潜在驱动力;同时,经济发达地区耕地占用成本外溢,诱使发达地区竞相把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可见,耕地利用和保护的外部性是耕地非农化速度加快的根本原因,影响和制约着耕地非农化驱动机制的作用过程,决定着耕地非农化驱动力的大小和方向。而耕地非农化速度过快,不仅导致耕地资源大量浪费和非农建设用地配置效率低下,而且对我国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也构成严重威胁。
目录
1绪论
1.1选题背景
1.2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
1.2.1国内外研究进展
1.2.2国内外研究评述
1.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研究内容、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1研究内容
1.4.2研究目标
1.4.3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5技术路线和调研内容
1.5.1技术路线
1.5.2调研内容
1.6研究方法和可能创新之处
1.6.1研究方法
1.6.2可能的创新之处
2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及其经济补偿研究理论基础
2.1公共物品理论
2.1.1公共物品的概念
2.1.2公共物品的特征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