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大国医

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大国医

90岁重量名老中医裴学义秘而不传的用药智慧,15岁从医,70余年针对国人体质的用药方式,教你如何用药,用好药,用对药,让你比医生更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用药方式
  • 字数: 240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裴学义,裴胜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6-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780218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5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裴老先生是我国著名中医专家,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国家级名老中医。本书中裴老先生从我国国人的身体特质出发,用心良苦地解释了中国人应该如何用药,何时用药。只要跟着学,就可以做到巧养生、妙养生,活到天年根本不是梦。
裴学义、裴胜著的《大国医——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首次公开了大国医不外传的养生用药秘方,告诉大家养生如存折:健康是“零存”,长寿是“整取”。
作者简介
裴学义,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之关门弟子,名老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任北京市东城区联合诊所所长,曾任中国中医药学会理事。
裴胜,京城四大名医孔伯华再传弟子,其父为著名儿科专家裴学义,叔父为著名内科专家裴学安,先后在北京中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学习七年。在北京中医医院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三十余年。
目录
第一章
神医不神秘——学会这些你也能未卜先知
预言病情,让患者“报病像报喜”
咳嗽与发热,先后顺序预知病情轻重
先天注定的体质,决定你生什么病
以后天养先天,把“跑偏”的体质调回来
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大药
第二章
你的身体有话说
老中医都懂得“以貌取人”
脸上也有“三围”
脸上有光不只是“面子工程”
舌头上的健康密码
“皮毛”问题无小事
看指纹知病情深浅
控制不住的情绪也是病
嗅出疾病的味道
第三章
大国医的珍藏小秘方
用药如用兵,在精不在多
别人的良药,可能是你的毒药
一苦一甜去心火
调气养肝,越喝越香的五花汤
一块土坷垃治好了拉稀
橘皮竹茹汤轻松去口臭
绞股蓝西洋参,速效养肺茶
“苁蓉”补肾的秘诀
第四章
给大人的苦口良药,给孩子的良药不苦口
开药最不苦的老中医
百合病用百合来解
甘甜生麦芽的一物三用
双子菊花茶去肝火
不伤脾胃的石斛养阴茶
甘爽鲜芦根,润肺防霾口生津
去肾湿,荷叶养护全身
第五章
90岁大国医的养生经
平静心思地过,顺其自然地活
养生不是戒这戒那的苦行
懂得拒绝,让生活气更顺
掌握四季变化是养命的根本
饮食有度,过剩的营养是“浊毒”
90岁老中医的养生操
第六章
别叫我神医,我只想做个好大夫
把哑科做出了名堂
看病,也是一场与病人的心理较量
老中医不是老古董,我们同样赶潮流
坚守中医的阵地
师出名门的意义不只是做个“富二代”
摘要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我行医70余年,虽阅历病疾无数,也不敢称医道至精,今被邀之出版所学,本不欲多做言语,奈何当今之人,嗜食酒肉,大多体内湿热过重,而我辈乃中医辛凉一派,针对当下人们所患病症开方遣药,建树颇多,另有患者闲暇时咨询过我诸多养生保健疑问,故不再保留,将多见用药之经验、临证之所见所想集结成书,望众位读有所悟,学有所成。 中药文化,有着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底蕴深厚。然而对于中药,多数人是既爱又恨,爱它的疗效和不伤身,恨它的味道苦涩,难以下咽。然而良药并非苦药,由于我在临床中治疗小儿疾病居多,小儿服用中药尤为困难,经过不断的尝试,我积累了不少甜味药使用经验。 小儿脏腑娇嫩,甜味药药性平和,使用起来疗效不减,脾胃不伤。当今人们,饮食无度,大多体内积生湿热,在外症状多变,在内侵袭五脏,日积月累,多呈外强中干之势,所以在开方配药时,即使是成年人也需要顾护五脏,我一直提倡的“少用苦寒,多用甘寒”就是这个道理,配伍准确的甜味药方在提升服药口感的同时,也能起到安抚脏腑的功效。在本书中,我会将多年来的甜味药验方,甚至于我辈不传的秘方一一列举出来,这些方子所需药材都可以在药店买到,使用方法多以冲泡为主,省去了煎药的烦琐。 在做客《养生堂》节目期间,我也发现了现代人们对于地道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渴求。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作为一名中医人应该做点什么。在这里感谢出版社的编辑朋们,为了出版这本书,他们对辛凉派做足了功课,并且希望我能将辛凉派特别适合现代人体质养生这一方面讲透说透,不仅是用药方面,还要介绍更多可靠、实用的方法。我今年90岁了,行医70余年,经验方法肯定不少,但是如何通俗地表达,让诸位一看明了是个难题。这时几位编辑朋友建议我畅所欲言,用我的过往、我的治病经历,带出有用的中医知识。 翻开厚重的医案,用了一上午的时间,跟几位编辑分享了我的过往。恩师的教诲、第一次独自出诊时的忐忑、跟其他同仁建立首家中医专科病房时的喜悦……我们逐条筛选,最后定下了诸位书中所看到的故事和案例。我已经很老了,尽管编辑们建议我将能加的故事都加上,但我不想诸位听一个老人过于回忆过去,我想把真正有用的、有效的东西留在书中。书中收录的故事都是我的亲身经历,提到的方法也都可行。由于中医诊病过于复杂,除了用药经验外,我还会在书中分享一些简单的自我体检法,帮助各位读懂身体信号,定位健康隐患。我虽已年老,但头发依然乌黑,很多朋友都喜欢咨询我长寿秘诀,切记万事不必强求,顺其自然,心气顺了,自然颐养天年。我在书中也附上了我个人使用了几十年的养生诀窍,望诸位学之有效。 这本书,是一个行医70余年的老中医的经验之谈,也是一个90岁老人给诸位的健康祝福。希望诸位能将书中的方法学以致用,为自己、为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