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基于制度安排的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

基于制度安排的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

  • 字数: 20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 秦利 著
  • 出版日期: 2011-01-01
  • 商品条码: 9787109151529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0
  • 出版年份: 2011
定价:¥2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运用制度经济学和公共治理理论的分析方法,对“食品安全治理效率高低取决于政府、食品供给者、社会中间组织三者良性互动的程度”这一命题,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展开分析。
在理论层面上,首先,厘清了食品安全治理的概念,将其理解为“通过食品供给者、社会中间组织和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确保消费者获得他们期望的安全食品的制度安排及其实施过程”。以此概念为基础,提出了问题的研究假设,构建了一个基于制度视角的食品安全治理分析框架,为本书各部分的研究提供了逻辑分析主线。其次,通过分析”食品安全属性一制度安排"之间的逻辑关系,论证了食品安全属性决定治理制度安排的命题,并运用博弈论分析了食品安全治理主体的行为选择与制度结构之间的关系,揭示了食品安全治理主体由非合作博弈走向合作博弈的必然过程。
在实证层面上,分别对政府、食品供应组织和社会中间组织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行为及其绩效进行了实证考查,分析了这三类组织在食品安全领域非合作行为发生的制度因素,以及对中国食品安全治理整体绩效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证了选择多主体合作治理食品安全机制的必然性,分析了构建多主体合作治理食品安全机制的前提、核心及保障,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构建措施。本书拓展了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视角、丰富了制度经济学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研究内容,所提出的食品安全治理绩效改进的观点及措施,对于中国目前新型食品安全治理机制的构建将提供有益的启示。
目录

内容提要
1绪论
2概念界定、研究假设及分析框架
3食品安全的属性特征及治理机制
4食品安全治理主体行为特征的博弈分析
5中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制度的演进及绩效分析
6中国食品供应组织模式及食品安全治理效率分析
7中国社会中间组织食品安全治理行为及绩效分析
8中国食品安全治理的制度创新与政策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