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道教与宗教的两个来源

道教与宗教的两个来源

  • 字数: 128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 作者: (法)亨利·柏格森 著;王作虹,成穷 译 著
  • 出版日期: 2014-10-01
  • 商品条码: 9787544749985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7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4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是亨利·柏格森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柏格森哲学思想在人文―社会领域方面的一次集中运用。《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中,柏格森秉持其“创化论”观点,描述了在“生命冲力”推动之下的宇宙的产生、生物的出现、物种的分化直至道德与宗教最终产生的过程。
作者简介
亨利·柏格森,1859年出生于巴黎,父母均为犹太人。他从中学时代起便对哲学、心理学、生物学发生浓厚兴趣,尤其酷爱文学,1914年当选为道德与政治科学院年度主席和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迈的柏格森反对纳粹政权对犹太人的迫害,拒绝与侵法德军合作。1941年1月4日,他因病在巴黎逝世,享年82岁。柏格森以“创化论”之说,强调创造与进化并不相斥,因为宇宙是一个“生命冲力”在运作,一切都是有活力的。他反对科学上的机械论,心理学上的决定论与理想主义。他认为人的生命是意识之绵延或意识之流,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成因果关系的小单位。他对道德与宗教的看法,亦主张超越僵化的形式与教条,走向主体的生命活力与普遍之爱。1927年,“为了表彰其丰富而生气勃勃的思想和表述的卓越技巧”,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在柏格森有生之年,他的哲学影响了整个世界,在二十世纪二、三年代,中国知识界就对他相当重视,梁漱溟、梁启超、蔡元培、杜威、胡适、熊十力、贺麟、艾思奇等都曾研究或评论过柏格森哲学。柏格森的主要著作有:《直觉意识的研究》(1888)、《时间与自由意识》(1889)、《物质与记忆:身心关系论》(1896)、《笑的研究》(1900)、《形而上学导论》(1903)、《创造的进化》(1907)、《生命与意识》(1911)、《精神的力量》(1919)、《绵延性和时间性》(1922)、《道德和宗教的两个来源》(1932)、《思想和运动》(1934)等。
王作虹,翻译家,教授,原成都大学教学名师、美国西雅图埃德蒙兹学院交换学者,曾赴海湾为中国建筑总公司担任项目首席口译。在三联书店、译林出版社、台湾远流出版社、商务印书馆、北京知识出版社等出版学术译著十余部。
成穷,翻译家,译作有《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荣格著)、《道德与宗教的两个来源》(柏格森著)、《最后的事情》(魏宁格著)等。
目录
译者序
第一章 道德义务
第二章 静态宗教
第三章 动态宗教
第四章 结语:机械设置与神秘主义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