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冷战国际史研究·7

冷战国际史研究·7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知识出版社
  • 作者: 李丹慧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研究中心 编 著作
  • 出版日期: 2009-04-01
  • 商品条码: 978750123506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出版年份: 2009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从来不把在中国夺取政权当作革命的终点,在他看来,中国革命的很终目标在于有效改造中国的国家和社会.并在打碎 “旧世界”的同时创造出一个根据革命中国的理念而设计的”新世界”。由此决定,在“革命后革命”的基本设想中——这在实际上构成关于中国“国家利益”核心内容的界定——不仅包含着对于由美国和西方国家所代表的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挑战,也隐含着对于苏联这个靠前共运”老大哥”的潜在挑战。从根本上看.这正是表面上以“赶英超美”为目标,实际上却以苏联为真正的赶超对象的原因之所在。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讲座教授  陈兼
    虽然约翰逊因为越南战争的失败而在靠前大失民意,不得不忍痛放弃参加1968年的总统选举.黯然下台,挥泪告别白宫.但他在指导美国干涉越南时小心谨慎地不触怒中国的做法,却避免了美中之间有可能因为越南冲突而发生的一场直接军事对抗。
    ——美国奥本大学(蒙哥马利)历史系教授  翟强
    每一代人都会书写和重写历史。中国很近的冷战史研究是中国知识界对世界历史,特别是刚刚过去的中国历史所作反应和重新评估的一部分。冷战史新研究的成果已经逐渐为中国公众所知晓,这能够帮助中国人民走向后革命社会。依据档案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揭开和澄清了许多被歪曲和掩盖的历史片断。对中国刚刚过去的历史的新解释已经唤醒了公众,也为决策者提供了有用的历史背景知识。
    ——美国长岛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夏亚峰
内容简介
本辑“特邀专论”栏目,推出美国学者夏亚峰的“中国冷战研究综述”文章。该文着重介绍了过去20年来冷战靠前史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分析评说了中国冷战史研究领军学者的研究成果,总结提出了中国冷战史研究领域所面临的问题、挑战及机遇。文章的英文本在美国哈佛大学《冷战研究季刊》(journal of Cold War Studies,Vol.10,No.1,2008)上发表之后,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美国人文社科在线(外交及靠前史)”(H-Diplo)的执行编辑称之为是“多年来很重要的一篇有关某一研究领域状况的研究文章”,并且特举办圆桌讨论会,邀请美国冷战史研究专家就这篇文章发表意见。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文章作者对中国冷战靠前史研究状况的调查研究很好有意义,是对该领域的很有价值的贡献。本刊将这篇圆桌书评文章附于夏文之后。夏亚峰的这篇文章在西方产生的影响,也从某个角度上反映了西方学术界对中国冷战史研究的关注。
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靠前冷战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探索、专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新书评介以及新近解密的中外档案选编等。书中所选文章、所论话题、所选编的档案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史学界对冷战史研究关注的课题,而这些内容也是读者感兴趣的。本书中所选外国学者的文章,可视为一种学术交流,为我国读者了解有关冷战靠前史的研究情况不无裨益。
目录
卷首语
特邀专论
冷战国际史研究在中国——对过去20年研究的述评
专题研究
革命与危机的年代——和中国对外政策的革命性转变
越南战争和约翰逊对华政策
青年学者论坛
对苏联支持以色列建国原因的历史考察
国共内战时期东北地方层面上的中苏关系——以旅大地区苏军《实话报》为例
中苏关系漩涡中的《友好》与《苏中友好》杂志
书评·书介
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在线网外交专栏圆桌书评会对梅尔文·莱弗勒
《人心之争》一书的评论
进入更具“国际史”内涵的冷战史“新研究”境界——《冷战同盟及其困境》评述
《冷战,1947—1991:一段激进时代的历史》述介
口述历史
赴非洲新使命——马法贤老人访谈录
延边籍朝鲜人民军退伍军人采访录
博士对北京的秘密访问
档案研究信息
历史资料与科学认知——南斯拉夫同社会主义国家
关系史的编撰传统
英国档案中的百分比协定:1944年10月丘吉尔与斯大林
会谈记录的补充说明
档案文献
[中国档案]·[外国档案]
关于1957年1月出访苏、波、匈三国的档集文献
战后巴勒斯坦问题英国外交文件——英国解密档案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