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黑河下游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蒸散发观测与模拟

黑河下游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蒸散发观测与模拟

  • 字数: 25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 高冠龙,冯起,张小由 著
  • 出版日期: 2020-08-01
  • 商品条码: 9787109272002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6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5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重点阐述了黑河下游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蒸散发观测与模拟研究中涉及的多个科学问题,旨在为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蒸散发观测与模拟研究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与方法借鉴。全书共分为8章: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世界及我国干旱区的划分标准与分布地区、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及其组分、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蒸散发的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主要介绍蒸散发的实际观测方法,针对各方法给出了详细的计算过程,并对夜间蒸腾的发生、影响因素及生态/生理效应进行了阐述;第三章主要介绍蒸散发模拟,包括常用的蒸散发模型、敏感性及参数不确定性分析;第四章主要介绍蒸散发模拟研究中包含的关键参数——气孔导度的环境响应、模拟、尺度扩展及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第五章主要介绍蒸散发模拟研究中包含的另一关键参数——阻力及其他参数的计算方法和经验取值;第六章主要介绍植被蒸腾与冠层——大气耦合,包括解耦系数的计算方法及变化特征、植被蒸腾与冠层-大气耦合的应用分析等;第七章以我国典型干旱区——黑河下游额济纳绿洲为例,针对额济纳绿洲的典型荒漠河岸林植物——胡杨与柽柳,探讨了这两种植物与蒸散发相关的诸多科学问题:第八章为展望,针对目前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蒸散发观测与模拟的研究进展,提出未来研究工作的重点方向。本书可供生态水文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等相关专业和研究方向的高等院校师生以及相关单位的研究人员、管理者参考和阅读。
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世界及我国干旱区介绍
第二节陆地生态系统水循环
第三节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蒸散发
参考文献
第二章蒸散发观测与驱动力
第一节蒸散发观测方法介绍与应用
第二节基于各观测方法计算蒸散发
第三节植物夜间蒸腾
第四节蒸散发的驱动力
参考文献
第三章蒸散发模拟
第一节模型介绍与应用
第二节敏感性与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第四章蒸散发模拟关键参数一:气孔导度
第一节气孔导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第二节气孔导度模拟
第三节气孔导度尺度扩展
第四节气孔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一
参考文献
第五章蒸散发模拟关键参数二:阻力及其他参数
第一节阻力参数计算
第二节经验系数取值与其余参数计算
参考文献
第六章植被蒸腾与冠层一大气耦合
第一节冠层-大气耦合表征
第二节植被蒸腾与冠层-大气耦合
参考文献
第七章我国典型干旱区荒漠河岸林蒸散发
第一节我国典型干旱区
第二节胡杨、柽柳叶片气孔导度观测与模拟
第三节自然条件下胡杨叶片光合作用的气孔、非气孔限制
第四节胡杨林生态系统蒸散发观测
第五节胡杨林生态系统蒸散发模拟
第六节胡杨林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第八章展望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