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

舍斯托夫或许是这个世纪拥有可读性的哲学随笔作家之一,他总能用平衡的句法,建构出一种逻辑的辩论,以一种嘲讽的语气吸引读者。
  • 字数: 18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作者: (俄)列夫·舍斯托夫 著;田全金 译 著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567534025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54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舍斯托夫或许是这个世纪最具可读性的哲学随笔作家之一,他总能用平衡的句法,建构出一种逻辑的辩论,以一种嘲讽的语气吸引读者。
《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以尼采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著作。书中论述了尼采与陀氏思想转变和“重估一切价值”的相似和相通之处:“陀思妥耶夫斯基谈论着自己信念的转变,尼采则说要重估一切价值。实质上,两种说法只是用不同的言辞说出同一个过程。”而重估价值的结果跌入怀疑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泥潭,由希望之城转入绝望之城,由日常性转入悲剧性。
作者简介
列夫·舍斯托夫(1866-1938),俄国白银时代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亦被称为存在主义哲学家。著有《列夫·托尔斯泰伯爵和尼采学说中的善》(1899)、《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1903)、《无根基颂》(1905)、《钥匙的统治》(1915)、《在约伯的天平上》(1929)、《克尔凯郭尔与存在主义哲学》(1936)、《雅典与耶路撒冷》(1938)等重要著作。舍斯托夫提出了双重视野、悲剧哲学等重要思想,对西方哲学的理性主义传统展开了深入的批判。
田全金,山东省苍山县(今兰陵县)人,文学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主要研究俄罗斯文学和中俄文学关系。著有《启蒙革命战争——中俄文学交往的三个镜像》(齐鲁书社,2009年)、《言与思的越界——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陀思妥耶夫斯基与白银时代俄国文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译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启示录——罗扎诺夫文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等。
目录
列夫·舍斯托夫及其悲剧哲学(译者序)

前言悲剧的哲学

一.信念转变与价值重估
二.人性,天才的重负
三.与“人道精神”决裂
四.苦役,悲剧,自由的渴望
五.从希望的哲学到绝望的哲学
六.是让世界毁灭,还是我不喝茶?
七.“理智和良心”与“心理学”
八.正常面具下的“无耻”
九.该怎样死才合乎道德?
十.清澈的水与先验判断
十一.残酷的天才
十二.重估理想主义
十三.“死屋”式的欺骗
十四.平凡的人与不平凡的人
十五.在善与恶的彼岸
十六自由主义,地上的真理与地下的真理
十七.利己主义的诞生
十八.导师的诅咒:叔本华和瓦格纳
十九.背叛,伪装造成的磨难
二十.孤独的战栗和恐惧
二十一.病人有没有权力成为悲观主义者
二十二.真理要隐藏起来
二十三.看法的绝对差异,“多数人的幸福”
二十四.认识的界限,远离体系
二十五.信仰的奇迹:驴子来了,漂亮而且健壮
二十六.永恒轮回与永恒欢乐
二十七.日常性道德与悲剧道德
二十八.把我们自身的恶改称为善
二十九.最丑陋的人

回忆舍斯托夫(赫尔曼·洛甫茨基)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