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捧起名著

捧起名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 作者: 张薇,杨光 编
  • 出版日期: 2004-03-01
  • 商品条码: 9787800877223
  • 版次: 1
  • 开本: 其他
  • 出版年份: 2004
定价:¥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读书吧!只有书能让我们活出真正的“意思”来,只有书才能让我们更细腻地感知自然界的一草一木和人世间的一颦一笑,只有书能让我们的眼睛发亮,只有书能让我们遇到生活中的各色人等时能不由地会心一笑:这人美得跟海伦似的,这人吝啬得跟葛朗台似的,这人鲁莽得跟铁牛似的,这人忧郁得跟哈姆雷特似的,这人阴得跟王熙凤似的……,当你这么会心地笑时,上帝也在掩着嘴巴陪着你笑,此时,你就是在用智者的眼神打量我们的人生了。
目录
孔子的智慧
——《论语通译》导读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如果没有孔子,中华民族就会找不到精神上的“根”。所以两千多年来,即使是骂他的人,也不可能完全摆脱他的影响。千万不要把孔子和后世——尤其是唐代以后靠孔子吃饭的冬烘先生们混为一谈。孔子是大海,冬烘先生是苔藓;孔子是山脉,冬烘先生是鼠洞。
孔子—— 一个好老头。
浩然之气千古凛然
——《孟子译注》导读
孟子如果活着,一定能成为国际大专辩论会的冠军队的第一辩手。跟这样的人谈话的要多加小心的。中国文人,就是在他的“怂恿”下动不动就要跟有权势者“较劲”的。然而,我们更应看到,支持他辩论取胜的不是嗓门儿,而是充塞于天地间的浩然正气。
文学与哲学的共舞
——《庄子今译今注》导读
庄子是一个乱世的摇滚歌手。他与我们讲述的是被孔子、孟子所忽略的人生的另一面。他太像一个智商极高而又拒绝参加高考的逍遥者了。读其文,你一方面会觉得自己的脑袋转得太慢,同时又一定会看到后来人的文章写得多么难看。
美与文化的共生
――《诗经》导读与赏析
《诗经》里边确实有许多我们不认识的字,但不要因此就回避它,甚至拒绝它。这三百零五首诗的绝大部分都极为美丽。你能由此认识到我们的先祖真是既讲求实际又具浪漫情怀,既重视物质生产又珍视爱情生活的可爱的人。怎么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龙腾虎跃,英雄辈出的壮伟“三国”
——《三国演义》导读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成熟的长篇小说,是一部写政治、写战争、写男人、写历史的小说 。它描写的人物固然有些扁平——欲状刘备之长厚而近伪,欲言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但它却深刻地反映着人生的部分本质内容。
悲凉一梦
—— 《红楼梦》赏析与导读
感谢上芲,赐给我们一部千古奇书红楼梦。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这个民族的不幸,而拥有一部红楼梦又是这个民族的大幸。红楼梦正是对封建制度罪恶的总清算。
开篇不谈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
千古绝唱
——漫谈《西厢记》
即使你没有任何所谓“合辙押韵”的知识,仅读剧本便能体味到我们使用的汉字汉语的精妙和崇高!你会惊叹我们的前人怎会把中文说得这般好!这还不算,我至今没见到过全世界的另一个人能把一段“偷情”的故事写得如此圣洁,如此绚烂。
起来,昏睡的人!
——鲁迅《呐喊》导读与欣赏
距离鲁迅有多远就说明堕落得有多深。《呐喊》如果因为时代因素与我们有一些隔膜的话,应该主动消解这层隔膜的只能是我们这些后人。这本薄薄的小书道尽了我们百年不幸之源。你哪怕能大致背诵得出其中两篇,就会忽然发现自己的文采和识见都在剧增。
横眉千夫指,妙手著文章
——《鲁迅杂文精选》导读
鲁迅的大半生是用文字作战的,但他坚信“辱骂和恫吓决不是战斗”,那最好的手段就是嘲讽。杂文是鲁迅手里的飞刀,神出鬼没,变化万端。在这把犀利的飞刀面前,每一位论敌都会胆寒,这是实力使然。
社会全息照相,历史恢弘画卷
——茅盾《子夜》导读
无论你喜欢不喜欢茅盾,他和他创作的《子夜》都是一个百年来文学中的一个绕不开的话题。茅盾似乎更接近一个理论家,这使《子夜》具有相当的深刻性,但读起这部著作来,却需要你具有一定的忍耐性。无论如何,你一定要读下去!看看七十年前中国人的强国梦是怎样破碎的。
倾覆中的大厦
——巴金《家》导读
曹雪芹去世一个半世纪之后,另一位青年也在写封建大家庭的故事,所不同的是,这位青年人描写的高公馆连“梦”也没了,只有倾轧、卑琐、罪恶和幻灭,这部作品就是《家》。但幸好以觉新为代表的年轻人已不再是贾宝玉那样的“多余人”,更不会遁入空门,他们要寻一条更好的路。
巴金一生身体力行“说真话”,他是一位值得我们敬仰的大师。
淡至极处也深情
——沈从文《边城》导读与欣赏
自1949年以后,沈从文的名字就在文坛上消失了,他的作品也在书店里消失了。沈从文的人生和创作都让人想到两个字:“边缘”。在20世纪波谲云诡的前80年,“边缘”是沈从文以及他的作品的宿命。待这个社会由喧嚣回到平静,人们终又惊喜地发现:“边缘”真美。
山雨欲来风满楼
——<<雷雨>>导读
时至今日,我们还必须把中国现代话剧的第一把交椅留给曹禺。其原因当然有一条是五十多年来计划体制下培养出的“高级编剧”们太令人失望,然而更重要的一条是曹禺的难以企及。《雷雨》太完美了,而曹禺写出《雷雨》的那一年才23岁。
……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