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苔藓植物多样性

苔藓植物多样性

  • 字数: 20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 作者: 田晔林 等 著 著
  • 出版日期: 2015-06-01
  • 商品条码: 978750387838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页数: 266
  • 出版年份: 2015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暖温带华北石质山地次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地处太行山山脉、小五台山支脉向东延伸之处,属于北京西山凹陷构造区的西山褶皱隆起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使其成为华北石质山地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由田晔林、王文和、李俊清、邓立红共同编著的《苔藓植物多样性(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一书对该自然保护区的苔藓植物多样性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调查,并通过对所采集标本的鉴定,较全面地掌握了苔藓植物资源、苔藓植物群落类型及生态型,同时通过对影响苔藓植物生长和分布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真实地反映了本区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生态位的特点及苔藓植物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本书可作为农林院校及相关科研机构作为植物多样性研究的参考材料,也是进行北方地区苔藓植物研究的重要资料,可供相关院校、科研单位的研究人员、教师及学生参考使用。
目录
第一章 苔藓植物
1.1 苔藓植物的特征
1.2 国内外苔藓植物区系及物种多样性
1.2.1 国外研究概况
1.2.2 国内研究概况
1.3 苔藓植物群落分类和生活型
1.3.1 苔藓植物群落分类
1.3.2 苔藓植物的生活型
1.4 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关系
1.5 苔藓植物生态位
1.6 北京苔藓植物研究概况
1.7 苔藓植物的价值
1.7.1 生态价值高
1.7.2 指示作用强
1.7.3 观赏价值越来越受关注
1.7.4 苔藓植物的生物活性
第二章 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概况
2.1 地理位置
2.2 自然概况
2.2.1 地质和地貌
2.2.2 气候
2.2.3 水文
2.2.4 土壤
2.2.5 植被类型
第三章 百花山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结果
3.3 北京苔藓植物新纪录
3.4 百花山保护区苔藓植物垂直分布
3.4.1 低山落叶阔叶灌丛苔藓植物带
3.4.2 中山落叶阔叶林苔藓植物带
3.4.3 亚高山草甸苔藓植物带
3.5 百花山保护区苔藓植物的区系地理成分
3.6 藓类区系与其它地区比较
3.6.1 与其它地区藓类物种丰富度比较
3.6.2 与其它地区藓类属、种相似性比较
3.6.3 与其它地区藓类属相似性的极点排序
3.7 与其它地区藓类区系地理成分比较
3.7.1 北温带成分比较
3.7.2 东亚成分比较
3.7.3 热带成分比较
3.7.4 中国特有成分比较
3.8 与其它地区藓类优势科比较
3.9 苔类区系与其它地区的比较
3.9.1 与其它地区苔类物种丰富度比较
3.9.2 与其它地区苔类优势科的比较
3.9.3 与其它地区苔类共有属、种相似性系数比较
3.10 百花山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分析
第四章 各论
苔纲 Hepaticae
*一 大萼苔科 Cephaloziaceae
*二 裂叶苔科 Lophoziaceae
*三 叶苔科 Jungermanniaceae
四 裂萼苔科 Geocalyacaeae
五 扁萼苔科 Radulaceae
六 光萼苔科 Porellaceae
七 耳叶苔科 Frullaniaceae
八 叉苔科 Metzgeriaceae
*九 皮叶苔科 Targioniaceae
十 蛇苔科 Conocephalaceae
十一 瘤冠苔科 Grimaldiaceae
十二 地钱科 Marchantiaceae
*十三 钱苔科 Ricciaceae
二 藓纲 Musci
一 牛毛藓科 Ditrichaceae
二 曲尾藓科 Dicranaceae
三 凤尾藓科 Fissidentaceae
四 大帽藓科 Encalyptaceae
五 丛藓科 Pottiaceae
六 缩叶藓科 Ptychomitriaceae
七 树生藓科 Erpodiaceae
八 木灵藓科 Orthotrichaceae
*九 白齿藓科 Leucodontaceae
十 紫萼藓科 Grimmiaceae
十一 葫芦藓科 Funariaceae
十二 真藓科 Bryaceae
十三 提灯藓科 Mniaceae
*十四 珠藓科 Bartramiaceae
十五 鳞藓科 Theliaceae
十六 碎米藓科 Fabroniaceae
十七 薄罗藓科 Leskeaceae
十八 牛舌藓科 Anomodontaceae
十九 羽藓科 Thuidiaceae
二十 柳叶藓科 Amblystegiaceae
二十一 青藓科 Brachytheciaceae
二十二 绢藓科 Entodontaceae
二十三 棉藓科 Plagiotheciaceae
二十四 锦藓科 Sematophyllaceae
二十五 灰藓科 Hypnaceae
第五章 百花山保护区苔藓植物群落和生活型
5.1 研究方法
5.1.1 群落调查方法
5.1.2 标本鉴定
5.2 苔藓植物群落
5.2.1 水生群落
5.2.2 石生群落
5.2.3 土生群落
5.2.4 木生群落
5.2.5 与其它地区苔藓植物群落的比较
5.3 苔藓植物生活型
5.3.1 矮丛集型
5.3.2 高丛集型
5.3.3 垫型
5.3.4 平伏型
5.3.5 交织型
5.3.6 尾型
第六章 不同森林植被中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6.1 研究方法
6.1.1 样地选择
6.1.2 不同生境调查方法
6.1.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2 研究结果
6.2.1 地面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6.2.2 树附生苔藓植物多样性
6.2.3 不同树种树附生苔藓植物物种多样性
6.2.4 不同树种树附生苔藓植物种类
6.2.5 树附生苔藓植物与海拔高度的关系
6.2.6 腐木生苔藓植物多样性
第七章 不同森林植被地面生苔藓植物与生境的关系
7.1 研究方法
7.2 研究结果
7.3 样地与环境因子排序
7.4 苔藓植物与环境因子的排序
7.5 小结
第八章 不同森林植被地面生苔藓植物生态位
8.1 研究方法
8.2 研究结果
8.2.1 生态位宽度
8.2.2 生态位重叠值
8.3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