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能力的匹配

农民工市民化:意愿与能力的匹配

  • 字数: 275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作者: 陈昭玖 著
  • 出版日期: 2016-10-01
  • 商品条码: 978710922151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36
  • 出版年份: 2016
定价:¥3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随着城乡二元结构政策“藩篱”的破除,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空间和产业上的转移。在此情形下,如何推动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稳步前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书试图从现实格局、分层路径与政策设计等不同层面,对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的困境进行多维思考。通过探讨农民工市民化的意愿与能力匹配、政府服务供给与农民工的政策需求等问题,来探索农民工市民化的分层路径和实现机制,建立合理的公共服务供给成本分摊机制,以期破解阻碍农民工市民化进城的“症结”所在。
作者简介
陈昭玖,教授,管理学博士,博士生导师。现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管理学会副理事长。近几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6部,主编教材5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量项目4项,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及靠前合作项目等15项;获各级各类奖8项。
目录

前言
Ⅰ.现实格局——制度供求与现状困境
1农民工市民化的现实格局:现状与困境
一、农民工市民化的分层路径与实现机制:基于文献的梳理
二、农民工市民化的程度测算与制度供求:需求可识别模型
三、“再认识”农民工市民化的现状:回归“现实”
四、“再出发”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破解“症结”
五、农民工市民化的演进机理和生成逻辑:耗散结构理论
Ⅱ.分层路径——意愿与能力的匹配
1代际视角下农民工转户意愿的经验分析
一、代际视角下农民工转户问题的由来
二、农民工代际特征的描述
三、代际视角下农民工转户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2人力资本、地缘特征与农民工市民化意愿
一、文献回顾:人力资本、地缘特征与农民工市民化
二、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三、数据说明、调查区域与样本特征
四、计量检验:来自江西的经验证据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3农民工留城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一、“农民工留城”问题的提出
二、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三、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四、结论和政策建议
4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对市民化意愿的影响
一、聚焦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
二、农民工人力资源能力的描述
三、实证检验——结构方程模型
四、结论与启示
5禀赋特征、行为认知与农民留城意愿——基于代际差异视角
一、禀赋特征、行为认知与农民留城问题
二、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三、样本来源和基本描述
四、代际农民特征与留城意愿
五、农民留城意愿代际差异影响因素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
Ⅲ.政策设计——政策需求与服务供给
1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优先序研究
一、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问题的提出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三、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优先序分析
四、农民工市民化政策需求的影响分析
五、结论与启示
2市民化进程中农民工参保意愿分析
一、农民工参保问题的由来
二、理论基础与理论模型
三、调查问卷的主要内容
四、农民工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五、农民工参保模型的实证分析
六、结论与建议
3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优先序研究
一、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优先序问题的提出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三、农民工社会保险需求优先序实证分析
四、简要结论与启示
4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中企业公共服务的供给研究
一、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的由来
二、相关理论基础
三、企业公共服务供给能力评价
四、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
五、政策建议
后记
索引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