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冰鉴

冰鉴

  • 字数: 33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 作者: 曾国藩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0-12-01
  • 商品条码: 9787546341682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10
  • 出版年份: 2010
定价:¥1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冰鉴》是晚清中兴之臣曾国藩著述的一部关于相人识人的作品,分七章。《冰鉴》一书是曾国藩总结自身识人用人心得而成的一部传世奇书,它是曾国藩体察入微、洞悉人心的心法要诀。因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而受到各界人士的重视和喜爱。
内容简介
    《曾国藩家书》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小到人际琐事和家庭生计的指示,大到进德修业、经邦纬国之谨的阐述,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亲戚朋友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目录
第一篇  神骨鉴
  第一章  总论神骨
  第二章  神分清浊邪正
  第三章  “神?存于心
  第四章  观骨察人
  第五章  骨之色与质
  第六章  智慧启悟
    1.识人用人,以德为先
    2.刘基自知知人
    3.二蜜桃杀三勇士
    4.“傻”阿留才气过人
    5.唐太宗以礼待士
第二篇  刚柔鉴
  第一章  总论刚柔
  第二章  外刚柔
摘要
    人逢喜事精神爽,但这里所论的“神”,不会因人一时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大的变化。貌有美丑,肤色有黑白,但这些都不会影响“神”的外观,换句话说,“神”有一种穿透力,能透过人外貌的干扰而表现出来。比如人们常说“某某有艺术家的气质”,这种气质,不会因他的发型、衣着等外貌的改变而完全消失。气质,是“神”的构成之一。
    “神”并不能脱离具体的物质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这就是说“神”为“形”之表,“形”为“神”之依,“神”是蕴涵在“形”之中的。“形”是“神”存在的基础,与“神”的外在表现紧密相关。如果“神”是光,“形”就是太阳和月亮,日月之光放射出来普照万物,但光又是深藏在日月之中的东西,它放射出来就是光。这就说明:“神”藏于“形”之中,放射出来能为人所见,如光一样;“形”是“神”的藏身之处,但又与“神”有着千丝万缕、分割不开的物弦关系,“神”必须通过“形”来表现。这种复杂的关系,说明日常观人时,既要由“神”观“形”,又要由“形”观“神”,二者相反相成、相辅相依,不能完全割离开来、单独地看。
    《冰鉴》中所言的“骨”,并不是现代人体解剖学意义上的骨骼,而是专指与“神”相配,能够传“神”的那些头面上数量不多的几块骨。“骨”与“神”的关系也可以从“形”与“神”的关系上来理解,但“骨”与“神”之间,带有让人难以捉摸、难以领会的神秘色彩,一般读者往往难于把握,只有在实践中自己去多加体会。
    为了比较形象地说明“神”和“骨”,曾国藩用了两个比喻,以便读者能充分地理解两者的奥妙。
    稻谷的精华是米,米蕴藏在壳内,碾壳成糠,皮去掉了,精华犹在,也才有用。米未随糠去,因而“神”也不会因“形”(相貌等)有什么消失。“神”与“形”,犹如“米”与“糠”。所以说“脱谷为糠,其髓斯存”。
    “骨”外面有皮有肉,如高山之上有土有沙。骨骼是人体框架的根本支柱。骨之与人体,犹山石之与泥土。泥土脱落流失,但山石岿然屹立,仍足以见其雄壮;人体相貌即使有什么损伤缺陷,但骨之丰俊神韵不会改变,仍足以判断人的显达。所以说“山骞不崩,唯石为镇”。
    人们常用“双目炯炯有神”来描述一个人的精力旺盛、机敏干练。从这儿就会发现“目”与“神”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按中医理论,眼睛与肝和肾是相通相连的。一个人肝有病变,从眼睛就可以看到一些征兆。如果一个人双目有神、精光暴露,熠熠生辉,表明肾气旺盛,身体状况良好,是健康的标志;反之,则表明精神状态不佳,缺乏活力,难以集中精神工作。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