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先秦文选

先秦文选

  • 装帧: 线装
  •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作者: 无 著 林建福 编
  • 出版日期: 2013-05-01
  • 商品条码: 9787550215351
  • 版次: 1
  • 开本: 8开
  • 页数: 220
  • 出版年份: 2013
定价:¥630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先秦是个跨度极大的历史时期,从远古起,至公元前二二一年秦统一中国止。文学史上所谓的先秦文学,也是指这一时期的文学,但重点是春秋、战国时代;先秦散文亦然。
先秦散文大致可分为历史散文和哲理散文两大类。
我国记载历史的传统十分悠久。《尚书·多士》中,周公对殷商遗民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表明商代已有历史文献。商人崇尚天命,信仰君权神授,扮演沟通人神关係角色的巫觋地位很高,他们兼任着史官的职责,即所谓‘巫史’。殷商甲骨卜辞、《易经》卦爻辞的一部分、商代铜器铭文以及《尚书》中的《商书》等均出自其手。这是我国古代散文的最早形态,是散文的萌芽和开端。周代强调‘敬天保民’、‘敬德保民’,在尊天命的同时,渐重人事。巫史由此分离,史官制度逐步形成。周代的铜器铭文和《尚书》中的《周书》等当是周王朝史官手笔。各诸侯国也产生了一大批史书。墨子称‘吾见百国春秋’(《史通通释·六家》引《墨子》佚文)。这里的‘春秋’是史书的通称,取其春秋代序、四季更叠、光阴流逝之义。孟子指出:‘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孟子·离娄下》)意为晋国史书的名称叫《乘》,楚国史书的名称叫《梼杌》,鲁国史书的名称则叫《春秋》,而所有史书又都可通称为‘春秋’。以上所指的‘春秋’,除鲁之《春秋》作为儒家六经之一被保存下来,余者均已亡佚(一说,六经之一的《春秋》是孔子在鲁之《春秋》的基础上修成的,而后者亦已不存)。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时期,社会的激烈动荡和深刻变革,给史书的编撰提供了空前丰富的素材,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史官及出现於该时期的民间史家在观念上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加之史家修史经验的逐渐积累和技巧的日渐成熟,由此产生了一批更为优秀的历史散文,包括《国语》《左传》《战国策》《逸周书》《竹书纪年》《晏子春秋》等。
先秦哲理散文的主体是诸子散文。在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大动荡、大变革中,产生了当时的一个新阶层—士,即知识分子阶层。他们或聚徒讲学,或著书立说,或四处游说,充分显示其政治外交才干和学术造诣。他们的活动,在春秋后期影响尚不算大;到了战国,便日益引起各国统治者的注意,战国一代的‘养士’之风就此形成。士人们在各诸侯国得到了很高的礼遇。如齐威王、宣王父子在国都临淄(今山东淄博)稷门外的稷下设立学宫,延揽天下之士,来者‘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卷四十六《田敬仲完世家》),人称‘稷下先生’,鼎盛时达千余人。
在七雄并峙的大背景下,各国统治者忙於政治、军事的争斗,对思想文化的控制并不很严,全社会尚未形成整齐划一的统治思想。统治者出於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需要,都视士人为自己的智囊团和思想库,较能礼贤下士。而以‘稷下先生’为代表的士人大多享受着较高的政治、物质待遇,却不担任实际的职务,只是就国事自由地发表意见,即所谓‘处士横议’、‘不任职而论国事’。这样的地位使得他们大多比较的超脱。虽然他们中的不少人多少有求於当权者,但决非对於当权者的人身依附,因而能够保持思想和人格的独立,可以放言无忌。天下之士聚集在‘稷下学宫’这样的学术殿堂,就一系列重大的现实问题和其他学术方面的问题,相互辩难,自由讨论,深入研究。在这样一种极为宽松的学术氛围中,各种学说、各个派别都获得了充分的发展,由此形成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盛况。各家各派都把自己的思想主张记录整理,从而涌现出了一大批子书,这些子书从文学的角度来说就是诸子散文。春秋时期的诸子散文有《论语》《老子》《孙子兵法》等,而到了战国时代,数量陡增,有《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这表明,先秦诸子散文的勃兴同战国‘百家争鸣’学术风气的形成有直接的关係。
就基本性质而言,先秦历史散文首先是历史著作,先秦哲理散文首先是政治、学术著作,它们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散文。先秦时期还没有纯粹写景、抒情的小品、随笔等散文样式。在先秦散文中,文学性与学术性是紧密纠结在一起的。如果用纯粹散文的标准去套,那么先秦便无散文可言。所以谈先秦散文,重要的是要分清具有一定文学意味的散文与纯粹的学术性、应用性文字。
那么,什么是具有文学意味的散文呢?一些学者提出了形象、感情、语言艺术三条标准。按此标准去看先秦散文,则其中的文学因素班班可见。
先秦历史散文不仅具有叙事条理清晰、详略得当、张弛有度、平中见奇、波澜叠兴等章法之美,而且一些篇章有丰富生动的情节和传神的细节;在叙事过程中塑造出一批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在记言方面,透过琳琅满目的说辞可见言说者的心理状态和音容笑貌。先秦历史散文已经开始较多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段,如比喻、排比、铺陈、夸饰、想象、骈偶等。《战国策》中还有大量寓言故事,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先秦哲理文章中固然有枯燥说理、质木无文之作,但先秦
目录
册一
尚书
无逸 一
国语
召公谏厉王弭谤 六
叔向贺贫 八
王孙圉论国之宝 十
勾践灭吴 十二
左传
晋公子重耳之亡 二十
晋楚城濮之战 二十七
烛之武退秦师 三十九
晋灵公不君 四十一
郑子产相国 四十四
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 五十四
战国策
苏秦始将连横 五十七
苏秦止孟尝君入秦 六十三

册二
颜斶说齐王贵士 六十五
鲁仲连义不帝秦 六十九
荆轲刺秦王 七十七
论语
《论语》语录选录 八十九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 九十八
长沮、桀溺耦而耕章 一〇一
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章 一〇三
齐桓晋文之事章 一〇四
鱼,我所欲也章 一一二
齐人有一妻一妾章 一一四
荀子
劝学 一一六
天论 一二五
易传
系辞上 一三六
老子
《老子》十七章 一四〇
册三
庄子
逍遥游 一五一
养生主 一六〇
庄周梦蝶 一六五
闉跂支离无脤与瓮盎大瘿 一六六
山木 一六八
运斤成风 一七〇
蜗角之争 一七二
儒以诗礼发冢 一七四
墨子
兼爱(上) 一七五
非攻(上) 一七八
公输 一八一
韩非子
五蠹 一八五
狗恶酒酸 二〇四
矛与楯 二〇六
孙子兵法
谋攻 二〇八
吕氏春秋
察今二一一
屈原
渔父二一五
宋玉
高唐赋序二一八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