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论语遇上圣经

论语遇上圣经

  • 字数: 3300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作者: 石衡潭 著
  • 出版日期: 2014-04-01
  • 商品条码: 978751007564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80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49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真的水火不容吗?有人认为,《论语》这种书在《圣经》中被定义为“魔鬼的深奥之理”,基督徒碰也不能碰。也有人认为,《论语》《圣经》对读,是基督教对中国文化的“渗透活动”,儒家知识分子应该奋起反抗。但其实中国文化与基督教吵了一百多年,却从没有见过面。双方对于彼此存在很多的误会和误解,无论是基督徒还是现代儒学知识分子,都应该去读一读另一种经典,了解另一种文明。《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作者石衡潭就是“从仁者的爱心和智者的慧心来为中国文化和基督教之间做了修桥补路的工作”。
内容简介
基督教与儒家之对话的理论探讨已有所建树,但实际步骤尚待加强,石衡潭所著的《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及《论语》《圣经》对读活动即是这一工程的重要尝试。作者沉潜于《论语》与《圣经》的妙语金句之中,对东西方的这两大经典做了独特的对比与透视,相互参照,彼此发明,尤其力挺《论语》之普世价值。《论语遇上圣经(中国文化与基督教的正面交会)》提供了经典阅读的新形式,也提供了耶儒对话的新文本。如果你热爱中国文化,它会把你带到耶儒对话之焦点与核心;如果你想了解西方思想底蕴,它又会是你有趣又有益的向导与伴侣。
作者简介
石衡潭,湖南长沙人,北京大学哲学博士美国伯克利大学访问学者,现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从事基督教研究。曾经在《世界宗教研究》,《哲学门》,《文化中国》等海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译文五十多万字。著有《电影之于人生》、《东风破——《论语》之另类解读》(山东画报出版社),译著有《城邦:从古希腊到当代》(山东画报出版社)、《自由精神哲学》(上海三联书店)。此外。在《书城》、《文景》、《艺术广角》、《科学时报》、《二十一世纪》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影评三十余篇。
目录
《论语》《圣经》对读  第一课:学习篇
“学而时习之”与“天下万务都有定时”
《论语》《圣经》对读  第二课:孝道篇
1“孝为仁之本”与“要孝敬父母,
使你得福,在世长寿”
2“大孝尊亲”与“你要使父母欢喜”
3“事父母几谏”与“不要惹儿女的气”
《论语》《圣经》对读  第三课:礼义篇
“人而不仁,如礼何?”与“没有爱,
我就算不得什么”
《论语》《圣经》对读  第四课:教育篇
1抑由进求与耶稣答问
2“吾与点也”与“你们说我是谁?”
《论语》《圣经》对读  第五课:修养篇
1“有若无,实若虚”与“存心谦卑”
2“吾无隐乎尔”与“若是没有,我就早已告诉你们了”
《论语》《圣经》对读  第六课:处世篇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
你们也要怎样待人”
2“以德报怨”与“爱你们的仇敌”
3“乡人皆好之”与“人都说你们好的时候,你们就有祸了”
《论语》《圣经》对读  第七课:交友篇
1“无友不如己者”与“铁磨铁,磨出刃来”
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与“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论语》《圣经》对读  第八课:言语篇
“一言而兴邦”与“生死在舌头的权下”
《论语》《圣经》对读  第九课:贫富篇
1“曲肱而枕之”与“人子没有枕头的地方”
2“不患寡而患不均”与“乃要均平”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课:仁爱篇
“仁者爱人”与“爱人如己”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一课:智慧篇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与“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二课:志向篇
“任重而道远”与“向着标竿直跑”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三课:人性篇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与“神造人原是正直,
但他们寻出许多巧计”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四课:君子篇
“君子—小人”与“义人—罪人”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五课:诚信篇
“民无信不立”与“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
《论语》《圣经》对读  第十六课:天道篇
1“与命与仁”与“愿你的国降临”
2“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与“离了我,你们就不能作什么”
参考书目
附录一
基督徒如何读《论语》
附录二
从《孔子与道》开始的儒耶对话
《孔子与道》
《孔子与道》剧本部分经文与文献依据
你的信,你的立
在今天应该如何开展“儒耶对话”?
“儒耶对话”不是东西文化之争
有关耶儒对话——致主内肢体以及儒家诸位先生的公开信
儒耶对话的艰难
“基督教的中国化”还是“中国的基督化”?
“儒耶之争”和“儒墨斗法”,争什么?斗什么?
《孔子与道》之“道”
附录三
左手《论语》,右手《圣经》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