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语言文字政策研究热点.2016)

语言文字政策研究热点.2016)

聚焦语言政策热点
  • 字数: 42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 作者: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 编;张日培 主编
  • 出版日期: 2018-05-01
  • 商品条码: 9787532650613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22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张日培主编的《语言政策研究热点(2016)》是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对该年度我国语言文字政策领域的热点话题、理论建设、学术活动等进行的盘点梳理,分专题收录全年公开发表的很好论文,对语言文字政策的制订、规划和研究均具参考价值。本书按内容分为语言规划、语言战略、语言保护、语言教育、汉语传播、语言服务、语言技术与国别研究等专题,所收文章在业内已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简介
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和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共建的国家语委科研机构,成立于2013年3月21日。
目录
语言规划研究的新形势——上海“第二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学术总结(代序)
语言规划
语言生活与语言生活研究
语言与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及人口变化对语言和语言学的启示
我国外语使用政策的重要探索与实践——《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介评
经济学视野下的语言趋同研究:假说、验证及预测
语言战略
国家语言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
大变局下的语言与翻译研究
国家软实力建设亟待研究和应对的重要语言问题
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价值
语言规范
《汉语拼音方案》的计量语言学分析
普通话审音的一个难点——中古人声字的异读:历史、现状及思考
字母词使用六十年
语言保护
语言保护论纲
从“遗产”到“资源”:中国当代语言保护观的形成与完善
城市化进程中的方言习用与国家认同
语言教育
语文核心素养与语文课程的特质
中小学语文教材落实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意义与思考
我国外语人才需求抽样调查
汉语传播
“大华语”的研究和发展趋势
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
汉语国际教育背景下文化传播内容选择的原则
语言服务
国内语言服务研究的现状、问题和未来
文化能否引致出口:“一带一路”的经验数据
中国语言服务产业研究综述及评价
语言技术
中外语言技术开发应用现状与展望
走向深度学习和多种技术融合的中文信息处理
中文信息处理研究现状分析
国别研究
中国周边国家通用语研究
语言测试与语言传播:以西班牙语全球传播战略为例
评析俄罗斯语言政策调整的新变化
海上论语:语言政策研究热点趋势大家谈
国家语言政策研究要重视历史经验的总结
中译外与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
分分合合话政策
孔子学院在汉语国际教育中的作用
学习语言:我们一起来寻找更好的方法
语言与国家安全
摘要
语言规划研究的新形势——上海“第二届中国语言政策研究热点与趋势研讨会”学术总结2017年7月10日中国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面临着四个方面的新形势:第一,全球治理。过去讨论语言规划,没有“全球治理”的概念,甚至连“治理”这个词也很少用。“全球治理”概念提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逻辑延伸。“一带一路”倡议是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将中国的利益和全人类的利益结合起来。要实现“一带一路”倡议,要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就需要有全球治理的理念。我们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我们的汉语国际传播事业,都需要上升到全球治理的层面来思考、来规划、来推进。全球治理是全世界共同参与的治理。要实现全球治理,中国首先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治理应该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结合,应该是社会利益团体之间的共商共享、共出智慧、共同发展。搞好我们自己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意识形态,在国际社会中取得领先优势,才能谈到中国文化对人类共同体的贡献,才能贡献出充满中国智慧的全球治理理念。在这种大视野下,看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就会明确我们努力的方向,不是简单的查缺补漏,不是简单地增进对国际社会的了解,而是要明确中国在推进全球治理中的历史使命,明确中国的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如何服务于这一历史使命。    第二,文化问题。文化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积聚、文化矛盾和文化冲击。文化的多样性使得每个人的文化负担、每个社会群体的文化负担都在加重,这就要求我们,能够在不同的文化中穿行,能够应对可能的文化冲突,能够促进不同文化间的沟通交流。另一方面是传统文化的复兴。通过复兴传统文化来防御外来文化的负面影响,同时也要警惕文化复兴演变成民粹主义,目前世界上不少国家都出现了类似民粹的危险倾向。文化冲突、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化复兴对教育领域的语言政策有什么影响?对汉语国际传播有什么影响?给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带来什么样的挑战?这是必须思考的。第三,信息化问题信息化是非常重大的问题。人工智能,特别是涉及语言的人工智能快速进入到我们的生活领域。这促使我们去思考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因果关系是不是还是最重要的关系?自从亚里士多德以后,人类科学信仰都是基于因果律的,我们相信一切东西都是有因果规律或因果关系的。但随着信息化的发展,这一切似乎正在改变。比如藉由人工智能算法推送给你的头条新闻或信息,就不是根据因果关系,而是相关性。所以有很多人在写文章讨论,因果关系和相关性哪个最重要。二是规则和知识还重要吗?比如阿尔法狗战胜了人类优秀棋手,但它不是基于对人类棋谱的学习,而是自己去重新发现围棋的规律。语言信息处理也存在类似情况,语料库语言学诞生之后,好多人已经不相信语言学了,产业界甚至有“赶走一个语音学家,计算机语音处理的水平就提高一个层次”的说法。深度学习理论出来之后,所谓语法规则也基本上不是必要的了,因为机器自己会发现,而且机器的翻译水平的确越来越高。更重要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人将以更快的速度、更广泛地进入人类生活。此前的机器人,大都工作在比较困难的地方,比如无人侦查机、火场救灾、地下管道等,以后机器人会和人类并肩工作,特别像导医、导购、解说员等工作角色。说个真实的例子:一天,我家在一个店里买了东西,加了商家的微信服务号。回来后,家人通过微信反映情况,说产品有点问题,要改进。商家回复得也算好,但明显地觉得态度有些敷衍,于是就说你们购物活动是不是有“陷阱”?商家微信回复:陷阱,这个词我还没学会呢。原来在和机器人对话。作为语言学工作者,我个人非常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但我必须要说,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语言学界有点失语,特别是在语言信息化方面失语,在促进语言信息发展的语言政策和语言对策上失语。比如,机器翻译已经可以满足人们对英语甚至是“小语种”日常交流的需求,那么,我们“全民学外语”是强调素质教育还是培养外语能力?外语专业是培养外语专家还是行业翻译?这都是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要研究的问题。信息化为我们构造了一个虚拟空间,但这个虚拟空间的语言政策,一直是套用现实空间的语言政策。虚拟语言生活远比现实语言生活有创造力,用现实空间的语言政策不一定能管得住,管得好。此外还要注意,很多人正在被信息边缘化。现代语言技术,很多老年人不会用,很多学生不让用,接触不到诸如微信之类的信息化工具,甚至接触不到网络。信息边缘化是信息化时代一种最为危险的“边缘化”。身处信息化时代,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政策要主动去调整、去顺应。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