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脾要轻补,胃要娇养

脾要轻补,胃要娇养

  • 字数: 208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作者: 李乾构 著 著作
  • 出版日期: 2017-01-01
  • 商品条码: 978755780930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99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35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内容简介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三餐摄取的五谷精微(营养)都是靠着脾胃的运化才能补益人体的虚损。然而,在生活中,十个人当中常半数以上有脾虚的问题,胃痛、反酸、胃炎、胃溃疡等胃部不适或疾病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甚至一些忙于工作及饮食不规律的年轻人也是脾胃病的受害者。如何才能拥有健康的脾胃?《大国医(脾要轻补胃要娇养)》是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乾构医生告诉我们――脾要轻补,胃要娇养,只要方法得当,用平常的食物和人体的经穴就能起到调养脾胃的作用。
作者简介
李乾构,国家级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教授,研究生导师。历任北京中医医院大内科主任、院长,兼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脾胃急症协作组组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省会城市中医医院管理研究会会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名誉主任委员等职。
李乾构教授是第三、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脾胃病专家,具有很高的中医学术造诣。李乾构教授行医五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尤其擅长肝胆、胃肠、男科疾病的治疗。
目录
第一章
脾胃一老人就老
1.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
2.脾胃好的人更长寿
3.一个人只要胃口好,生命力就好
4.想长寿,尽量别让脾胃受伤
5.脾胃不好的人吃不香,也睡不香
6.常见脾虚有这几种,你是哪一款
7.胃的各种痛,背后是不同的病症
8.保养脾胃是每天都要做的事
第二章
“十个人五个虚”,说的就是脾虚
1.脾主运化,乃气血生化之源
2.身上出现这些信号,肯定是脾虚了
3.身体湿气大,那是因为脾不运化
4.吃不胖和狂长肉,多半是脾出了问题
5.脾湿人就乏,精神差、睡不醒
6.脾伤百病生,千万别忽视脾的健康
7.脾虚日久,中气下陷,衰老就近了
第三章
食有节,脾运健、病不找、精神足
1.饮食不节,脾虚十有八九
2.一年四季,养脾要分时而动
3.远离脾虚要记牢,少吃腻苦和寒酸
4.脾虚内湿,薏苡仁是健脾祛湿的法宝
5.健脾利水,白扁豆就是长寿豆
6.助脾化湿,红豆绿豆内外兼顾
7.肝旺脾自虚,芹菜降压清火又祛湿
8.色黄补脾,小米玉米利湿止痢
9.益脾止泻,莲的全身都是宝
10.补气强脾,常吃红枣效果好
11.健脾养。肾,黄豆黑豆两相宜
12.偶尔节食断食,给忙碌的脾“放个假”
第四章
老胃病是怎么找上你的
1.胃主受纳,胃病多是吃出来的
2.照顾不周,“未病”就成了胃病
3.胃动力下降,胀气在所难免
4.嘴上爽了,胃就惨了
5.营养跟不上,胃也会不舒服
6.要想胃好,远离烟草
7.压力大、情绪差,胃也很惆怅
8.补药也是药,多了胃也“吃不消”
第五章
这样养,胃病消、消化好、身体棒
1.从古至今,吃饭都是门技术活
2.胃要娇养,会养胃才能治好胃病
3.理气燥湿,青皮陈皮助消化
5.消食化积,山楂麦芽有妙效
6.胃热炽盛,苦瓜野菜去胃火
7.阴虚便秘,滋阴润肠是关键
8.胃痛胃胀,白萝卜帮您通顺胃肠
9.三分治七分养,受伤的胃还能好
第六章
经络畅通,脾胃和谐,手到病除
1.常擦脾胃经,无病一身轻
2.脚上两颗星,专治脾胃
3.想要去胃火,按按劳宫、掐掐内庭
4.有胃痛,就找胃痛“一扎灵”
5.打嗝止不住?内关可不服
6.上吐下泻,艾灸神阙穴有奇效
7.要想胃不寒,记得找中脘
8.胃不舒服就按一按公孙穴
9.便秘克星,非支沟穴莫属
10.用好足三里,补益脾胃胜吃老母鸡
11.按摩三阴交,健脾养血身体棒
12.脾胃保健的足底按摩法
13.脾虚就练“呼”字功
附录
李乾构临床经验集粹
摘要
把“后天之本”调养好了,健康就有了我问过很多人:你们对自己的脾胃了解有多少?大部分人告诉我:脾胃嘛,不就是消化器官吗?人们回答得固然没错,胃是名副其实的消化器官,脾是协助胃消化的器官。可是,脾胃到底在我们的身体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它们有多重要呢? 在五脏六腑之中,脾胃是能够起到主导作用的,所以我常常这样对身边的朋友或患者说:“五脏六腑胃为主,你们要把自己的胃照顾好。”从数千年历史的中医角度来讲,脾胃是“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之源”,是维持人身体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的根本。 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这是特别有道理的话。人出生之后,模样、身体素质等取决于父母和“上天”,并不由自己控制,这是先天,是父母给的,改变不了。身体上的“先天不足”怎么办?就要好好“养”,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调整。 那么脾胃为什么称为“后天之本”呢?这是因为人从出生之后,脱离了母体和脐带,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需要脾胃来加工处理。脾胃能力强,生命质量就好,反之,生命质量就差。所以脾胃是“后天之本”。 我接触过很多的病人,他们经济条件都很好,也很注意健康和营养。但很奇怪的是,无论他们怎么吃、吃什么有营养的东西,身体机能和精神状态都不理想。例如很多女士,骄傲地宣称自己“吃什么都不胖”,实际上很有可能她们的脾胃出了问题,导致无法正常消化和吸收,而这类人往往容易患上不同类型的疾病。因为“后天之本”出了问题,营养跟不上了,身体的免疫力就会变差。 脾胃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总是步调一致地为我们的身体工作。食物在它们的协同工作下,完成了消化、吸收和排出的“加工”过程。从中医辨证的角度来看,脾胃相连以膜,其性一湿一燥,气机一升一降,功能一运一纳,在生理上相辅相成。所以,要想身体好,脾胃必须养好。 生活中,常有人会问道:“脾胃真的这样重要吗?”这话我能理解,一来人人都会强调自己专业的重要性,所以这种质疑很好理解;二来在大多数人的认知里,和肝、肾、肠等器官相比,胃就像是一个大口袋,既结实又笨拙,似乎没什么大用处。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在中医里,我们把胃称为“水谷之海”“太仓”,它是三焦中的中焦,“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 虽然它的主要作用是“主受盛饮食”,跟肝肾比有点自惭形秽,但“五脏者,皆禀气于胃;胃者,五脏之本也。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若胃气之本弱,饮食不节,则脾胃之气既伤,而元气亦不能充,而诸病之所由生也”。 而同时,脾的作用也一点都不容小觑,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脏腑经络的枢纽。人体精、气、血、津液的化生,都离不开我们吃进肚子里的食物。更准确地说,都取决于身体消化掉的食物。这个时候,脾的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脾虚的人多半消化能力不好,食物进到胃里,根本消化不掉,你说这样的人,身体能好吗? 所以我说,脾胃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脾胃的盛衰,直接决定了我们身体抵抗力的强弱。所以,“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对脾胃的健康,我们怎能不引起重视? 《黄帝内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下工治已病。”作为一名老大夫,我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一个治病的“下工”,而是想要像传说中的“上工”那样,做一个在病情发作之前就能给人治病的人,让患者在诊疗前后都没有什么感觉。所以我写了这本书,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自我调理来改善自己的脾胃。 在这本书中,我将会向您介绍我多年以来总结出的“轻调脾,娇养胃”的方法。任何方法都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实践,才会见到令人惊喜的效果。特别是长期饮食不节和生活没规律造成的脾虚、胃病,更不可追求一下调好的效果。慢病需要慢养,欲速则不达。 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您走向健康的好帮手。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