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赵孟兆光福重建塔记/中国碑帖经典

赵孟兆光福重建塔记/中国碑帖经典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上海书画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0-12-01
  • 商品条码: 9787806358580
  • 版次: 1
  • 开本: 大16开
  • 页数: 0
  • 出版年份: 2000
定价:¥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赵孟  生於南宋宝  二年(公元一二五四年),卒於元朝英宗至治二年(一三二二),终年六十九岁。赵是宋太祖之子赵德芳的裔孙,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别署水晶宫道人,因是古称吴兴的浙江湖州人,故人称[赵吴兴]。元仁宗时,拜翰林学士承旨,故又称[赵承旨],卒后追封魏国公,溢文敏,故后世又称其为[赵文敏]。幼即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十二岁丧父,十四岁以父荫补官,因年少仍闭门潜心读书写字,当其弱冠时书名已雀起于乡里,人人争得其片纸只字为荣。一二七九年元世祖忽必烈登位并灭南宋而统一中国,赵则隐居故里,沉酣于诗文书画之中,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元代政权渐稳,元世祖搜访遗逸于江南,遂应选入觐,以后便步入仕途,大德三年(一二三三年)擢集贤直学士并屡屡迁升,因其为帝王苗裔,状貌  丽,操履纯正,博学多才,文词高古,书画绝伦且又旁通佛学玄微,故倍受帝恩,从表面上看可谓官至一品,推恩三代,极荣华富贵之至。但事实上他并无实权,在宦海中以南人而受蒙古贵族的猜忌,他只能寄情于书画,潜心于释道,故其一生中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和写经墨迹。 赵孟  五岁即开始学书,初学宋高宗,便有出蓝之观,中年时则专意于二王,虞集《跋赵孟  临智永千文》谓:[赵松雪书,笔既流利,学亦渊深,观其书得心应手,会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赋斋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於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可谓书之兼学力、天姿、精奥神化而不可及矣。]他不仅力追二王,以复古为创新,更能从古篆、隶书、章草中去触类旁通,晚年则又*入李北海行楷意,故其书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贯穿斟酌,厚积薄发,形成了他流丽飞动,温润妍雅的书风而独步书坛,元代书法几乎被他一人所笼罩。 赵孟  学书十分刻苦用功,特别在临摹上,每临一帖,多至数百通,且落笔迅疾神速,相传他能[日书万字]。尤精于小楷、行书、行楷诸体,他的行书犹如一个风流潇洒、俊秀清逸的才子,显得雍容恬静、风流蕴藉,翩翩动人,是典型的江左风格。由于他是宋室后裔,后又入仕元朝,这段历史就给他的人品蒙上一层阴翳,致使历代评论家对其书法亦贬褒殊悬,或捧为[尽掩古人,超入魏晋],或贬为[熟媚绰约,自是贱态],其实[人品]二字,就书法而言,并非指他的政治立场,而是指其文艺修养,[熟媚]二字,本非坏事,熟贵在圆熟,[媚]贵在雄秀,赵孟  的字还是很有骨力的,外标冲露之容,内含清刚之气,其书不可及处正以韵相胜,后人学之不当,多肉而少骨,则无有不滑入佻媚甜俗一路,这一点是初学者必须注意的。 本帖所刊《赵孟  光福重建塔记》其行楷书的代表作品,此卷书于至治元年二月(一三二一年),正是赵孟  逝世前一年所书。纸本,纵二十八点六厘米,横二百八十四厘米。此卷作品为其晚年所作,笔力清劲圆润,体势端庄中杂以流丽之态,字里行间,自有一种清刚雅正之气扑入眉宇,实可为初学行书者的最佳范本,我们可以从他的笔法中上窥二王之妙,今影印刊出,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