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

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

  • 字数: 263千字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浙江教育出版社
  • 作者: (美)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ul Ausubel) 著 毛伟 译
  • 出版日期: 2018-06-01
  • 商品条码: 978755367420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255
  • 出版年份: 2018
定价:¥3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著的《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是奥苏贝尔在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或者同化理论流行了30多年以后,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写成的,其时他已经80岁高龄。本书可以看成是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理论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奥苏贝尔很新的研究成果。我国改革开放后,奥苏贝尔的理论一直广受传播,对我们推进课程与教学改革起到了积极的理论参照作用。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我们不揣浅薄,决定翻译本书。不要觉得这同教学设计理论相距很远,不要觉得一线的教师会难以领会深奥的理论。奥苏贝尔在本书中再次鲜明地提出“知识理应是有意义的”“意义学习是主动学习”“意义学习大部分是接受学习”……这样一些十分重要且宝贵的观点经过了岁月积淀,经历了实证研究检验,应该让我国各级各类教育与培训领域更多的研究者和实践者了解。为什么我们在中文版书名中加上了“意义学习新论”这样一个主标题?一方面本书确实是推陈出新,旧貌换新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意义学习是当前学习科学和教学设计(科学)很为关注的领域之一,我们希望借此让更多的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与教学理论、教师教育和企事业培训领域的研究者、实践者能够关注本书。现在大家都说是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奥苏贝尔的这本《意义学习新论: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中文版,确实算是踩上了节点。
作者简介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ul Ausubel,1918-2008),美国心理学家,医学博士、发展心理学方向哲学博士,教授。奥苏贝尔一生发表了150余篇论文,研究涉及青少年发展、心理精神卫生以及教育心理学,出版了《有意义言语学习心理学:学校学习导论》 (The Psychology of Meaningful Verbal Learning:An Introduction to School Learning,1963)、《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EducationalPsychology:A Cognitive View,1968)和《学校学习:教育心理学导论》(SchoolLearning:An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69)等著作。这些著作奠定了其作为当代靠前杰出教育心理学家的地位,引领着20世纪后半叶靠前教育心理学向意义学习研究领域方向发展。奥苏贝尔曾在美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瑞士和巴西等国的大学任教或者担任客座教授。1977年,因其“在心理学领域对教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美国心理学会授予奥苏贝尔“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职业成就奖”。2000年出版的《意义学习新论一获得与保持知识的认知观》(The Acquisition and Retention of Knowledge:A Cognitive View)一书是奥苏贝尔对其意义学习理论的很新总结。
目录
前言
第1章意义学习与保持的同化理论预览
意义、意义学习与保持
意义接受学习的类型
机械学习过程与意义学习过程
意义学习是主动学习
意义学习大部分是接受学习
讲解式教学的不足
意义保持与遗忘
认知结构因素(或变量)与迁移
认知结构变量
先行组织者
认知发展与准备
认知成熟的阶段与学习准备
意义学习与保持相对机械学习与保持的优势
意义学习与保持在教育中的价值
意义学习与保持中练习(次数)的作用、中介与效果
参考文献
第2章导论:范围与目标
范围与研究策略
课堂学习中的研究策略
在应用研究中运用“基础科学”研究的要求
当前教育思想的相关趋势与问题
把知识本身作为目的
注释
参考文献
第3章意义接受学习与保持的基本概念预览
非行为主义与认知定向
新意义——意义学习的产物
接受学习的本质
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
接受学习与认识发展
机械意义与接受一发现连续体
接受学习是被动学习吗
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
有意义的接受学习与机械的接受学习之间的过程差异
意义学习与保持中的同化过程
认知结构变量
注释
参考文献
第4章意义的本质与意义学习
意义的本质
意义学习的条件
意义与意义学习的关系
意义学习与意义材料的学习
意义与有意义性
知识的心理组织和逻辑组织
意义学习在知识习得中的重要性
意义学习的类型
言语意义学习中的认知与知觉
意义的获得
认知结构中新信息与原有的(起固着作用的)观念之间建立联系的层级方式
认知功能中语言的作用
注释
参考文献
第5章意义学习与保持过程中的同化理论
知识的获得、保持与组织中的同化过程
记忆还原:擦迹同化或遗忘
抽象材料与事实材料的同化
可利用阈限:记忆恢复
意义学习与保持阶段的遗忘的原因
意义学习过程与机械学习过程
意义学习的证据
意义学习与保持同机械学习与保持相比较之优势
有意义的保持与机械的保持
信息加工的其他理论与遗忘的其他理论
注释
参考文献
第6章认知结构变量对知识获取、保持与迁移的影晌
意义学习与相关的起固着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
意义学习与保持中可分辨性的作用
起固着作用的观念的稳定性与明晰性
促进迁移的其他组织方式
迁移在教育中的作用
注释
参考文献
第7章意义学习与保持中的练习与动机因素
意义学习与保持中练习的作用、调节与效果
意义学习与保持中的动机因素
意义学习与保持中动机影响的中介
成就动机中的各种驱力
奖励与惩罚
注释
参考文献
奥苏贝尔生平与简历
译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