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国通史精读

中国通史精读

  • 字数: 888000
  • 装帧: 平装
  • 出版社: 新世界出版社
  • 作者: 雷海宗 著;高山 整理
  • 出版日期: 2017-10-01
  • 商品条码: 9787510464157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759
  • 出版年份: 2017
定价:¥9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作品为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清华大学的“中国通史”课程讲义。内容以史学原典为主体,从大量文献中精选关键部分,整合为一部有机的、系统的《中国通史》。讲述史前至很近民族、政治、社会、经济变迁之大势,兼及宗教与思想之发展。作者在每章每节之前,撰有简明提纲,论断清晰,描述了中国历史变迁的关节之处,以作为读者阅读文献的提示。范围兼及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思想等诸多领域,尤注重标举疆域内外、社会上下、经济文化重心等各种有形、无形势力之变化,而对于中国历史分期的描述,更显出作者对中国历史发展脉络的独特见解。
作者简介
雷海宗(1902―1962),有名历史学家。一九二七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先后执教于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后更名南京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担任教授、系主任等职;一九五二年全国院系调整,调任南开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主任。雷海宗先生硕学高德,学贯古今中外,其学术研究自成体系,博大精深,曾发表《殷周年代考》《历史的形态与例证》《古今华北的气候与农事》《评汉译(世界史纲)》《克罗奇的史学论——历史与记事》《孔子以前的哲学》等重要论文,代表性著作有《中国通史》《西洋通史》《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西洋文化史纲要》《伯伦史学集》等。
目录
第一章地理与史前时代/001
一地理/001
二史前时代——石器时代/002
三史前时代——金石并用期/003
四史前时代——宗教/003
五史前时代——文化程度之不齐/005
第二章殷商政治与文化(公元前1300—前1027年)/006
第三章封建制度与封建社会(公元前1027—前771年)/011
一封建政治/011
二贵族生活/014
三封建社会——庶民/020
四封建社会——士族/024
第四章成周封建帝国之极盛(公元前1027—前900年)/029
第五章成周宗教/037
一宇宙观与神祇神话/037
二教士/042
三坛庙与祭祀/043
四大武舞/046
第六章封建帝国之崩溃(公元前900—前771年)/048
第七章春秋列国之形成(公元前770—前670年)/056
一郑之盛强/056
二四强之兴起/059
三社会变化/068
第八章霸政时期(公元前685—前612年)/072
一齐桓公与管仲/072
二宋襄公图霸/078
三晋文襄霸业/080
第九章晋楚争盟(公元前620—前505年)/085
一晋楚消长/085
二向戌弭兵(公元前546—前538年)/093
三晋楚并衰与吴之兴起/095
第十章春秋时代思想/100
第十一章吴越之争(公元前505—前473年)/110
第十二章七雄局面之成立(公元前473—前362年)/116
一三晋田齐/116
二秦楚内乱与复兴/124
三越之乱亡与燕之渐兴/126
四诸小国之渐趋灭亡/128
五周之丧土与分裂/134
六新军器与新战术/136
七魏之图强与失败/138
八列强之拓土/140
九社会革命/143
第十三章合从与连横(公元前361—前311年)/149
一商鞅变法/149
二变法后之发展/151
三秦霸天下/153
第十四章秦之独强(公元前310—前272年)/156
一东帝与西帝/156
二齐之一败涂地/160
三楚之削弱/163
第十五章战国诸子/165
第十六章秦并六国(公元前271—前211年)/173
一大败三晋/173
二秦灭周/178
三燕与三晋/179
四末次合从与最后努力/180
五六国之单独困斗与继灭/181
第十七章专制一统之初试及其失败(公元前221—前202年)/192
一秦始皇之一统政策与旧势力之反动/192
二秦亡/202
三楚汉之争/213
第十八章汉代政治(公元前202—公元88年)/236
一官制/236
二兵制/244
三汉初所谓“封建”问题与外戚之患/244
第十九章汉代社会与经济(公元前202—公元88年)/250
一旧社会阶级之破裂——氏与姓之混淆/250
二旧社会阶级之破裂——迁徙赐姓与变姓/251
三新阶级制度——大地主与农民奴婢/252
四新阶级制度——商贾/257
五新阶级制度——贵贱贫富与社会改革/259
六新阶级制度——四民之并为臣妾/263
第二十章汉代武功(公元前202—公元88年)/266
一武功伟人/266
二匈奴/269
三西域/272
四朝鲜百粤与西南夷/277
五文化势力之播及日本/278
第二十一章汉代内政(公元前202—公元88年)/279
一帝制名实与皇帝崇拜/279
二皇权与宦官幸臣/285
三皇权与外戚/288
四皇权与地方官/291
五中兴之治/295
六听天由命之消极人民/299
第二十二章秦汉宗教/301
一神仙家与黄老学/301
二儒教之成立——素王/306
三儒教之成立——经典/311
四阴阳谶纬学/316
五儒道阴阳糅合之国教/322
第二十三章秦汉思想/327
一思想之学术化/327
二儒道思想之结束/331
三古代思想之总结束——王充/335
四古代文化之总清算/344
第二十四章大汉帝国之末运(公元89—316年)/346
一政治制度之破裂——外戚与宦官/346
二政治制度之破裂——国军消灭与地方割据/351
三政治制度之破裂——财政与一般政治之紊乱/355
四天灾人祸与人口之减少/357
五乱亡经过——羌乱/359
六乱亡经过——党锢黄巾与十常侍/361
七乱亡经过——董卓与李郭之乱/369
八乱亡经过——曹操与三国/376
九乱亡经过——西晋与中原之沦丧/380
第二十五章末世之宗教与人生观/389
一儒教之凝结与衰颓/389
二清谈与隐逸/394
三道教/399
四佛教之输入/404
第二十六章五胡乱华(公元317—383年)/414
一背景/414
二中原沦丧/422
三汉族南迁/432
四南北分局/436
第二十七章南北朝(公元383—589年)/446
一南北互诋/446
二南朝/447
三北朝/456
四门阀/465
五南北消长与混一/470
第二十八章新宗教之酝酿与成熟/473
一新宗教之酝酿/473
二辩教/480
三佛教之成熟/490
第二十九章隋唐政治与社会(公元589—755年)/494
一官制/494
二兵制/500
三均田与赋役/503
四学校与选举/507
第三十章大唐二元帝国(公元618—755年)/513
一疆土/513
二外蕃之威抚与恩抚/516
三内政/519
第三十一章隋唐宗教/527
一教会/527
二宗教/530
三佛学/544
四唐诗中之哲学/553
第三十二章二元帝国之灭亡(公元756—960年)/556
一外患频仍/556
二藩镇/560
三宦官与禁军/562
四财政紊乱、流寇兴起与唐之灭亡/566
五五代十国/568
第三十三章新儒学与复古运动/571
一背景/571
二武宗废浮屠与韩愈辟佛老/575
三李翱/579
第三十四章宋之积弱与变法失败(公元960—1085年)/583
一兵制/583
二财政与民生/586
三科举/589
四缠足/590
五国防生命线之始终缺乏/593
六王安石/594
七王安石变法/604
八变法失败/607
第三十五章宋亡(公元1086—1279年)/613
一北宋灭亡/613
二南宋/617
三金/624
第三十六章宋代理学/628
一朱陆/628
二书院/632
第三十七章亡国政治——元(公元1279—1368年)/634
一非中国重心之欧亚大帝国/634
二种族与阶级/637
三兵制与驻军/639
四财政与纸币/640
五喇嘛教/643
六元亡/646
第三十八章明之复国与政治文化之停顿(公元1368—1528年)/650
一科举与八股/650
二政治设施——专制之深刻化/653
三政治设施——宦官之始终当权/657
四兵制与军事/661
五海外扩张与汉族闽粤系之兴起/665
第三十九章元明理学/667
第四十章新势力之兴起与明之乱亡(公元1528—1644年)/670
一蒙古/670
二日本/672
三西洋/676
四满洲/688
五明之乱亡/693
第四十一章清朝盛世(公元1644—1839年)/705
一疆土/705
二对汉族之压迫——剃发/706
三对汉族之压迫——旗地/707
四对汉族之压迫——降臣/708
五对汉族之压迫——文人/709
六刚柔并施/712
七改土归流与西南夷之汉化/715
八衰征与内乱/716
第四十二章明末及清朝之学术思想/721
第四十三章传统政治文化之总崩溃(公元1839—1912年)/727
一背景/727
二鸦片战争前后/729
三传教问题与洪杨之乱/740
四甲午戊戌与庚子辛丑/743
五科举废除与帝制推翻/753
编后记/759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