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人类的破坏性剖析

  • 字数: 480.00千字
  • 装帧: 软精装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作者: 埃里希·弗洛姆 著作 李穆 等 译者
  • 出版日期: 2014-06-01
  • 商品条码: 9787510075599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476
  • 出版年份: 2014
定价:¥8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如果人们能及时发现自己热切追随的心中那些抑制的性格特征——诸如自恋、虐待症、欲望、冷漠无情、无意识间对自己人格的出卖,这世间将获得别一样的新生。从广义来讲,这本书也可当作成功类的书来读。人成功的推荐素质之一是——正确而深刻地理解自己。本书为这一点提供了方法论:要培养建设性的不满,就须潜入到灵魂深处去倾听你内心真实的声音——想要什么,想要干什么?
作者简介
埃里希·弗洛姆,世界闻名的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20年代“法兰福学派”重要成员。纳粹上台后,他于1934年赴美,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同时,在哥伦比亚大学等学术机构讲学,并先后执教于墨西哥国立大学、密歇根州立人学等高校。1980年,弗洛姆病逝于瑞士。
弗洛姆的研究植根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马思主义哲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各自所在文化的产物,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人变得越来越自我疏离,这种孤立感导致人们潜意识下渴望与他人结合、联系。
弗洛姆以深入浅出、平易近人的文笔,创作了大量学术著作和科普性作品,其中影响优选的有《爱的艺术》、《逃避自由》、《健全的社会》、《精神分析的危机》、《人类的破坏性剖析》等。
目录
丛书序
作者序
术语说明
导论
第一部分 本能主义、行为主义、精神分析
第一章 本能主义者
早期的本能主义者
新本能主义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与康拉德·洛伦兹
第二章 环境主义者与行为主义者
启蒙时期的环境主义
行为主义
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与侵犯行为
关于心理学实验
挫折―侵犯说
第三章 本能主义与行为主义的异同
相同点
近期的一些观点
两种学说的政治背景与社会背景
第四章 精神分析对侵犯的了解
第二部分 对本能主义的反证
第五章 神经心理学
心理学与神经生理学的关系
大脑与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的防卫作用
捕食与侵犯
第六章 动物行为
俘虏情况下的侵犯
野生环境中的侵犯行为
领土与支配权
其他哺乳动物的侵犯性
第七章 古生物学
人是不是同一个物种?
人是不是捕食动物?
第八章 人类学
“狩猎者――人”,是人类学上的亚当吗?
原始猎人――是富裕的社会吗?
原始人的战争
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史前社会与“人性”
城市革命
原始文化中的侵犯性
对三十个原始部落的分析
破坏性与残忍性的证据
第三部分 各种侵犯性与破坏性及其条件
第九章 良性侵犯
前言
伪侵犯
防卫侵犯
第十章 恶性侵犯的前提
前言
人的天性
人类的存在需求与各种根植于眭格的热情
性格根源的热情的发展条件
第十一章 恶性侵犯:残忍与破坏
表面侵犯
种种自发的形式
破坏性的性格:施虐症
第十二章 恶性侵犯:恋尸症
传统概念
恋尸症性格
对乱伦与俄狄浦斯情结的假说
弗洛伊德的生命本能和死亡本能与爱生性和恋尸性的关系
临床的/方法学上的原则
第十三章 恶性侵犯:阿道夫·希特勒,一个恋尸症的实例
前言
希特勒的父母与早年生活
关于方法学上的一些说明
希特勒的破坏性
希特勒人格的其他方面
尾声 论希望
附录 弗洛伊德的侵犯性与破坏性学说
弗洛伊德的侵犯性与破坏性概念之演变
对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与爱洛斯学说的分析与批评
死亡本能的力量与局限
对该理论的实质批评
兴奋降低原则――快乐原则与死亡本能的基础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