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 叙事思想卷

中西叙事传统比较研究 叙事思想卷

  • 字数: 300000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 赵炎秋 等 著 傅修延 编
  • 出版日期: 2024-10-01
  • 商品条码: 9787301353080
  • 版次: 1
  • 开本: 16开
  • 页数: 304
  • 出版年份: 2024
定价:¥11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编辑推荐
本书研究中西叙事思想,特别是文学中的叙事方法的异同。各章分别就虚构观、历史叙事方法、叙事中的伦理观、身体叙事等方面,漫谈中西创作方法的不同特点。全书总结了性与“缀段性”之别、普遍史与循环史之别、“他者”书写上的“它性”与“间性”话语之别、规范伦理与德行伦理之别等重要的风格区别,对中西叙事思想总体进行了比较分析。中西古典小说叙事差异明显。西方小说比较重视现实描写,形式成熟多样;中国章回小说则重娱乐和消遣,叙事程式固定、雷同,内容直接针对现实不够。从叙事要素的角度看,西方小说重视要素的呈现也即要素本身表现的完满与充分;中国小说重视要素的关系也即要素之间的连接与组织。从密度与细度这一角度看,西方小说要素的密度较低,细度较高;中国小说要素的密度较高,细度较低。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中西叙事思想,特别是文学中的叙事方法的异同。各章分别就虚构观、历史叙事方法、叙事中的伦理观、身体叙事等方面,漫谈中西创作方法的不同特点。全书总结了性与“缀段性”之别、普遍史与循环史之别、“他者”书写上的“它性”与“间性”话语之别、规范伦理与德行伦理之别等重要的风格区别,对中西叙事思想总体进行了比较分析:中西古典小说叙事差异明显。西方小说比较重视现实描写,形式成熟多样;中国章回小说则重娱乐和消遣,叙事程式固定、雷同,内容直接针对现实不够。从叙事要素的角度看,西方小说重视要素的呈现也即要素本身表现的完满与充分;中国小说重视要素的关系也即要素之间的连接与组织。从密度与细度这一角度看,西方小说要素的密度较低,细度较高;中国小说要素的密度较高,细度较低。
作者简介
傅修延、赵炎秋 ---------------------------- 傅修延,文学博士,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科基金会议评审专家,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会长。专著《济慈诗歌与诗论的现代价值》入选2013年“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专著《中国叙事学》和论文《元叙事与太阳神话》获教育部人文社科奖二等奖与三等奖,主持过五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重点与重大各一),七次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赵炎秋等 ---------------------------- 赵炎秋,湖南师范大学中文本科,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硕士,北京师范大学中文博士。曾去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学、英国剑桥大学等做访问或研究学者。现为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目录
绪论1
第一章中西小说叙事差异:中西文学叙事思想比较研究之一24
第一节从章回小说的蜕变与淡出看中西长篇小说叙事差异25
第二节从要素与关系的角度看中西文学叙事差异38
第三节中西叙事文学叙事中的密度与细度比较研究53
第二章中西古代小说虚构观:中西文学叙事思想比较研究之二71
第一节中国古代小说虚构观71
第二节西方古代小说虚构观95
第三节中西小说虚构观的差异及其原因116
第三章中西历史叙事思想比较127
第一节线性与“缀段性”:中西历史叙事结构思想比较129
第二节普遍史与循环史:中西历史演化叙事模式比较139
第三节“它性”与“间性”:中西历史“他者”叙事话语模式比较156
第四章中西叙事伦理思想比较171
第一节规范伦理和德性伦理:中西小说伦理维度之比较172
第二节中西小说叙事意图伦理之比较184
第三节中西小说接受伦理之比较202
第五章中西身体叙事思想比较研究229
第一节中西身体叙事思想比较研究的理论基础与认知装置229
第二节中西身体叙事传统中的身体形象比较研究243
第三节传统悲剧叙事的具身性及中西参照259
参考文献274
后记281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