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正学与践履:方孝孺儒学研究

正学与践履:方孝孺儒学研究

  • 字数: 248
  • 出版社: 上海古籍
  • 作者: 金紫微 著
  • 商品条码: 9787573212757
  • 开本: 32开
  • 版次: 1
  • 页数: 333
  • 出版年份: 2024
  • 印次: 1
定价:¥68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对明代理学家方孝孺(1357—1402)儒学思想的系统研究。作者采用文本阐释与历史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方孝孺及其所代表的明初金华朱学置于元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通过对其天道论、心性论、工夫论、为学之方、道德哲学与人生哲学、辟异端、文化哲学、正统论、政治伦理和政治思想等学说的考察与梳理,较为全面地阐发了方孝孺儒学思想的理论体系,基本还原了其面貌与特色,揭示了其学术史地位和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史上发挥的影响。作者提出,方孝孺儒学建构的根本目的在于经世致用,其文化哲学与政治思想构筑于理学本体论与实践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由挺立“天人合一”到成就理想人格、进而恢复礼乐文明的体用逻辑,反映了明初朱子学轻思辨而重践履的风格。以方孝孺自身而言,比起师承关系,他更看重儒家精神与价值理念的传递,故其儒学思想实则宗朱而不泥朱,自觉传承了先秦儒学、朱子学正脉与始于吕祖谦的金华之学三大思想资源。方孝孺的历史观与社会政治思想无疑是道德理想主义的,但他在空前君权至上的明初始终坚持批判现实政治的立场,极大推进了儒家民本论政治哲学的发展。
作者简介
金紫微,女,1988年生,浙江省义乌市人,浙江大学哲学博士,研究方向为伦理学、中国近世思想史。2017年起,任教于杭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中国哲学史》《道德与文明》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出版科普类专著2部。
目录
绪 论  一 研究缘起  二 问题、材料与结构 第一章 历史时空中的方孝孺  一 学术生涯与社交网络  二 方孝孺儒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上篇 理学本体论与实践论研究 第二章 宗朱而不泥朱的理学思想 一 天道论:确证“天人合一” 二 心性论:“天之所与我者”在心 三 工夫论:养心为本,致知躬行 四 小结 第三章 为学之方:内涵、方法与动机 一 “为学即为道” 二 “以五经为要” 三 “为道不为文” 四 方孝孺教育哲学的特色 五 小结 第四章 处世之道:道德哲学与人生哲学 一 关于道德哲学的基本问题 二 价值论与德福之辨 三 人生哲学的理论展开及其应用 第五章 辟佛论 一 驳轮回妄说以破佛 二 扬圣贤之道以化佛 三 方孝孺辟佛的动因分析 四 小结 下篇 文化哲学与政治思想研究 第六章 稽古心态主导下的文化哲学 一 华夷之辨与正统之说 二 古今之辨与文化复兴 三 小结 第七章 正统论:义理与考据之间   一 朱学正统论的旨趣及其在元末明初的困境   二 重塑“正统”的价值内涵   三 重构“尊王攘夷”的价值体系   四 小结 第八章 民本仁政的政治思想 一 论君主:民本仁政的实施主体 二 论治道:民本仁政的实施方式 三 论民间自治:自下而上实现“天下有道” 四 小结 第九章 方孝孺政治伦理的后世影响——以《明夷待访录》为中心 一 论《明夷待访录》政治思想的诸种来源 二 方孝孺民本主义政治伦理学的展开 三 《明夷待访录》对民本论政治哲学的再构筑 四 小结 结 论 附录一:明代前期佛教的基本状况 附录二:近世正统论的由来及其在元末明初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