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聚文网。 登录 免费注册
阿拉伯南方之门+前往阿姆河之乡+察沃的食人魔+山旅书札+极北直驱(全5册)

阿拉伯南方之门+前往阿姆河之乡+察沃的食人魔+山旅书札+极北直驱(全5册)

  • 装帧: 精装
  •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作者: (日)植村直己,(英)伊莎贝拉·博德,(美)J.H.帕特森 等 著 陈宝莲,王知一,娄美莲 等 译
  • 出版日期: 2020-10-01
  • 商品条码: 2401784000161
  • 版次: 1
  • 开本: 32开
  • 出版年份: 2020
定价:¥217 销售价:登录后查看价格  ¥{{selectedSku?.salePrice}} 
库存: {{selectedSku?.stock}} 库存充足
{{item.title}}:
{{its.name}}
精选
内容简介
《阿拉伯南方之门》在南阿拉伯乳香之区,曾经有一座绿洲古都,坐落在巍峨的高山上,为踏着沉重的步伐经营乳香买卖的骆驼商队提供物资补给。1934年,英国旅行家芙瑞雅·斯塔克搭船通过红海,在阿拉伯半岛尖岬的亚丁湾登岸,独自深入阿拉伯最富饶的地域哈德拉毛谷地。尽管部族间战火频仍、兵燹不断,旅行家们人人视其为畏途,但这位个头娇小、魅力十足的探险家却没有任何迟疑。她和哈德拉毛人共同生活、赶路,满怀欣喜地拥抱这个充满舍赫、圣人、苏丹后宫与全身染蓝的贝都因人的世界,也为这座现已消逝的古城留下了第一手记录。
《前往阿姆河之乡》英国旅行作家罗伯特·拜伦在1933年展开了一场奇特的中东之旅。他从威尼斯出发,在塞浦路斯与友伴克里斯多夫会合,接着行经贝鲁特、耶路撒冷、巴格达和德黑兰,最后抵达奥克西安纳──阿姆河之乡,也就是形成阿富汗和俄罗斯部分边界的阿姆河的发源地。通过追寻波斯和阿富汗伊斯兰教建筑起源的过程,拜伦激发了无数旅行者和作家的灵感。本书不仅是提供娱乐的游记,还是对中东地区建筑珍宝的可贵记录。
《察沃的食人魔》19世纪末,英国工程师帕特森来到英属东非,参与东起蒙巴萨、西至基苏木的铁路修筑工作。这段长达五百八十英里的铁道穿越沼泽和沙漠,横跨数条宽阔的河流,完全以人力修筑而成,参与工程人员共计三万五千人。就在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到察沃时,出现了一对食人狮,工程进度因而严重受阻。它们技巧诡谲,即使被困在由枕木和铁条重重包围的巨大陷阱里,面对咫尺外一群装备齐全的士兵,也能逃脱。这令人难以置信的种种行径,为它们赢得“暗夜恶魔”的名号。这场由两只食人狮引起的人间悲剧前后延续数月之久,夺走了约一百人的性命,最后凭借帕特森的机智和毅力而终结。
《极北直驱》日本探险家植村直己在1970年创下单独攀登世界五大洲最高峰的纪录后,将目标从“垂直的世界”转向“水平的世界”,也就是极地。为了横越南极这一终极目标,他进入地球最北端的爱斯基摩部落,锻炼自己在极地生活的能力,让身体适应气候变化并学习掌控狗拉雪橇的技术。他秉持非凡的决心,用生疏的技术驾驶狗拉雪橇独自出发,途中遭遇各种生死一线的危险。这些事迹让世界知道了植村直己的存在,也让他成为二十世纪最伟大、最受尊敬的探险家之一。
《山旅书札》讲述英国旅行家伊莎贝拉·博德只身前往落基山脉旅行的经历。在十九世纪的欧洲,连男人也少有去往美国西部的。博德从旧金山东岸搭火车前往位于内华达山脉的加州特拉基;之后,以一身夏威夷骑装,从加州骑行至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脉,并在美丽绝伦、与世隔绝的埃斯特斯公园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日,最后在气候恶劣的冬日,骑着精神抖擞的半驯化马“鸟儿”,只身探索这片蛮荒西部。在这三个多月间,她旅居农庄和采矿营,帮忙清洁、煮食,学会了驾驶马车以及驱赶牛群,还在亡命徒“山中的吉姆”的协助下,攀上标高4480米的朗斯峰峰顶。她在写给妹妹的信中道出了这段传奇历险。
作者简介
芙瑞雅•斯塔克(1893-1993) 英国旅行家,生于巴黎,是20世纪Z伟大的女性旅行家,也是Z优异的旅行作家之一。她出版了三十多部有关中东的旅行游记,作品中除了刺激的冒险外,以独特的手法融入历史背景与当地民俗风情。本书于1936年刚问世便成为畅销书,还引起伊丽莎白女王的关注,两人因此成了朋友。1972年她受封大英帝国女勋爵。 斯塔克享年一百零一岁,《泰晤士报》赞誉她为“Z后一位浪漫旅行家”,《纽约时报》则称她是“无人能望其项背的旅游家”。 罗伯特‧拜伦(1905-1941) 英国旅行家、作家、艺术史家,就读于伊顿公学和牛津梅顿学院。他曾远行到中国,并游遍邻近英国的大部分国家。二十二岁时,他根据走访希腊阿索斯山的经历,完成《车站》一书。随后他发表两部鉴赏拜占庭艺术的著作:《拜占庭的成就》和《西方绘画的诞生》。游历俄罗斯与阿富汗的旅行经历,激发了他写作《前往阿姆河之乡》的灵感,此书为他赢得1937年的《周日泰晤士报》文学奖。二战期间,他奉派前往马什哈德担任观察员,船只行驶到苏格兰北方时,惨遭鱼雷炸沉。他死时年仅三十六岁。 J.H.帕特森(1867-1947) 英军中校、工程师,也是D一个发现并猎获神话中的东非巨羚的人。他于1898年5月来到东非,负责修建从蒙巴萨通往内罗毕的铁路,之后两只雌狮陆续捕猎了二十八名铁路建筑工人,在这片愁云惨雾中,帕特森于12月成功猎杀了这两只“食人魔”。1907年,帕特森重回东非参与两次狩猎之旅,这段经历记载在他的D二本书(也是Z后一本)《尼伊卡族的魔掌》里。D一次狩猎颇为顺利,D二次却不堪回首,他的一名同伴因热病而神志不清,Z后将子弹射进脑袋自杀身亡。 有关帕特森的资料并不多,传闻他颇具领导风范。D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帕特森因领导犹太军团有功,战役结束后升为中校。 伊莎贝拉‧博德(1831-1904) 出身于英国西部的牧师家庭,青少年时饱受脊背病痛折磨,依照医嘱赴美加地区旅行。四十岁时,她前往澳洲旅行,继而造访夏威夷。次年她来到落基山,她描述落基山绝美风光的书信集结成这本《山旅书札》。之后她前往日本的北海道及马来半岛的土著区,完成《日本僻径》和《金色的半岛居民》。丈夫去世后,博德来到伊朗沙漠、库尔德斯坦高地、朝鲜半岛,以及中国内陆等偏远地区旅行。七十岁那年,她完成了最后一次旅行,骑着苏丹王送她的一匹黑牡马造访摩洛哥。 植村直己(1941-1984) 日本探险家,毕业于明治大学。他是D一个站上世界Z高峰的日本人,并创下世界S位登上五大洲Z高峰的纪录。挑战完高山,为了达成以狗拉雪橇独自穿越南极大陆的终极梦想,他先后完成了徒步纵走日本列岛三千公里、格陵兰三千公里的雪橇之旅、北极圈一万二千公里的雪橇之旅、世界Z初的北极点雪橇独行,以及攀登严冬期的南美Z高峰阿空加瓜山等。不幸的是,在成为世界首位冬季单独登上北美洲D一高峰麦金利峰的人之后,他却与外界断绝了消息。严冬的麦金利峰埋葬了他只身横越南极的梦想。 植村直己的主要著作有《赌青春于群山》(1971),以及代表作“极地三部曲”:《极北直驱》(1974)、《北极圈一万二千公里》(1976)和《北极心格陵兰单独行》(1978)。
目录
《阿拉伯南方之门》
《前往阿姆河之乡》
《察沃的食人魔》
《山旅书札》
《极北直驱》

蜀ICP备2024047804号

Copyright 版权所有 © jvwen.com 聚文网